【基层实践】
“三九四九,冻破石头。”1月底,晋南最冷的时节,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南孙坞村村委会大门口,却是一派热闹景象:十多个老乡正围住盐湖区委宣传部宣讲员张运恺,争着领取学习材料。一会儿工夫,100本《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图本》口袋书便被村民领光。
坚持寓教于乐、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使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精准落实”“久久为功”,打通“党的声音”进入农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是盐湖区委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创新举措。
图文并茂:
“口袋书”走进寻常百姓家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由原来吃不饱到温饱、再到要吃好吃营养;从家家户户交公粮,到现在不交了,发粮补、棉补,还有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这就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拿到口袋书的南孙坞村村民们边翻看,边听着口袋书创作者刘海水的宣讲。
为了让宏大精深的理论进家入户、入脑入心,盐湖区委在“接地气”上下功夫,在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上下功夫,组织专人编写创作口袋书,增添“泥土”气息,实现了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现在生活好了,口袋鼓了,我就想通过一本好看易懂、方便携带的口袋书,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让人们的脑袋也丰富起来。”十九大开幕后的半个月时间,盐湖区退休干部刘海水创作完成了118幅漫画,出版口袋书《党的十九大精神图本》。
“一手美丽山水,一手大元宝,一看就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口袋书通俗易懂,咱老百姓爱看。”南孙坞村78岁的曹忠厚老人说。
这本口袋书创作完成以来,盐湖区党员、干部、群众都在学习传看。消息传出之后,中央党校、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和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等好多单位咨询。如今,这本小小的口袋书已印刷10万余册,读者达38万多人。
喜闻乐见:
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面对面宣讲
“政府帮村里建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盖了教学楼,修了小花园,还组织大家到工业园打工挣钱,这不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吗?”1月18日下午,北相镇北任留村广场,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掰着手指,连讲带比画,给村民宣讲十九大精神。他叫任保全,今年67岁,是村里的理论宣讲员。
同老任一样,目前,盐湖区的377名理论宣讲员活跃在农村、社区和机关单位一线。盐湖区委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员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专门培训,利用干部培训、理论学习、日常开会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宣讲。
除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党校等“七进”活动外,盐湖区认真落实党委书记讲“政治课”、班子成员讲“辅导课”、党员干部讲“微党课”、专家学者讲“理论课”、先进典型讲“示范课”的“五堂党课”制度。目前“五堂党课”已宣讲450多场,实现了全区2.1万多名党员全覆盖。
由过去单纯“台上讲台下听”,变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面对面地宣讲,盐湖区委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把十九大精神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借十九大的东风,做大做优双季槐产业,助推旱塬贫困村经济翻番,帮助更多的乡亲摆脱贫困、增收致富,是我的职责所在。”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茂端如是说。
雷茂端去年11月荣获国务院扶贫办“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他成功培育出旱塬特色经济树种双季槐与米槐1号、米槐2号、高槐1号等系列米槐良种,带领沟东村贫困群众发展双季槐4500余亩,使全村年人均收入由先前的950元提高到1.2万元。
“理论宣讲+”:
基层焕发生机活力
盐湖区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创建了理论宣讲+“五堂党课”+“眼珠子”+“耳根子”+“手腕子”的“理论宣讲+”学习宣传模式。
抓“眼珠子”,即运用墙体标语、宣传版面和公交站牌、户外大屏等“眼球”阵地,将十九大报告的经典语句突出呈现出来,推进全视角理论宣传;抓“耳根子”,利用农村大喇叭和城市广场、公园小广播等“耳膜”阵地,在微信平台推送“理论小广播”,播放十九大报告和报告精神解读文章,推进全天候理论宣传;抓“手腕子”,抢占电子报刊、视听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指尖”阵地,用鲜活新颖的形式宣讲十九大精神,推进全媒体理论宣传。
过去,西张耿村的果树种植和管理,主要凭老经验。为了帮助果农增收,村委会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区里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新说:“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村民既学到了十九大精神,又学会了管理技术,增加了经济收入,大伙儿积极性很高。”
党的十九大期间,盐湖区委、区政府举办了16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培训内容既有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惠民政策,也有农作物全产业链技能。盐湖区委书记王吉敏说:“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宣讲,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
(本报记者 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杨国青 乔靖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