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2日 星期一

    是什么让秭归脐橙变身“黄金果”

    作者: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 本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2日 08版)

        脐橙丰收,果农在采摘甜美的脐橙。

        现代化的脐橙深加工生产线。

        果农在筛选刚采摘的果子。照片均为郑家裕摄/光明图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冬日里的秭归,阳光温暖,站在高处抬眼望去,金黄色的橙子挂满枝头、漫山遍野。以屈原《橘颂》为据,湖北秭归种植柑橘的历史至少有2300年。从20世纪90年代起,经过持续品种改良,如今的秭归“春有伦晚脐橙,夏有蜜奈夏橙,秋有屈乡秋橙,冬有纽荷尔脐橙”,成为我国唯一可四季出产新鲜脐橙的地方。

        在科技支撑下,果农脱贫致富并出现“亿元村”,新型职业农民已不是新鲜词儿;脐橙产业提档升级,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将橙子“吃干榨尽”;电商小镇里,脐橙及相关农产品经由快递被迅速分发,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大果农心中,脐橙是脱贫致富的“黄金果”,更是可以给他们养老的“哑巴儿子”。在“中国脐橙之乡”秭归,果农们走出了一条新型农业化发展之路。

    科技支撑,一年四季橙果飘香

        片片橙园铺满山坡,路边橙树成行成排。要看秭归脐橙的发展,一定要来郭家坝镇的邓家坡村。这里两面邻水,一边是长江,一边是童庄河,海拔最高670米,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脐橙。秭归脐橙以科技为支撑的品种改良之路就从这里开始。

        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柑橘学家章文才带着学生来到邓家坡村,精心培育出了新品种罗脐,随后推广到全县,开创了秭归脐橙种植的第一个高潮,脐橙树成了摇钱树,村民纷纷将从前种苞谷、水稻的田地改种了脐橙。

        但随着全国多地柑橘的大面积种植,以及水果市场品种的日益丰富,2007年至2009年,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的秭归脐橙由俏销沦为滞销,成了“不值钱的柑子”,两三毛钱的收购价下,很多果农干脆把橙子留在树上。

        没想到,此前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的3株伦晚成了救命稻草。伦晚属于晚熟品种,于三四月份上市,避开了脐橙的集中销售期,填补了水果销售空当,一时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邓家坡村党支部书记何明国介绍,2017年,伦晚的收购价最高达到了8块钱1斤,10块钱1个的橙子成为馈赠佳品。在田间地头,脐橙再次创造了助农增收的奇迹。果农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邓家坡村成了脐橙产业“亿元村”。

        “现在家里不种粮食全种脐橙,过年期间卖红肉,四月份卖伦晚,去年产值十几万元。”村民邓在勇笑逐颜开。据了解,虽然邓家坡村已是“亿元村”,但仍有少部分村民由于特殊原因尚未脱贫。对于脱贫奔小康的目标,邓在勇信心满满:“我们村定的目标是2018年脱贫,我看没问题。”

        邓家坡村是秭归脐橙发展的缩影,是市场经济大潮下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样本。秭归在脐橙的发展道路上坚持以华中农业大学、各科研院所为依托,走出了一条科技兴橙之路。

        如今,以科技为支撑的品种改良正在持续推进中,而这个过程需要一批懂农业的果农。秭归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介绍,近年秭归针对脐橙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开展脐橙技术培训,去年有120名学员考核合格后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他们必将辐射带动更多果农走上新型农业化发展道路。

        现在的秭归一年四季橙果飘香,富了果农,乐了乡亲,美了山村。

    提档升级,把脐橙“吃干榨尽”

        驱车在秭归的乡间前行,“黄金果”随处可见。如今,秭归全县拥有橙农近5万户,共计15万人,脐橙总面积突破30万亩、总产量45万吨以上,涌现出产值过亿元的脐橙专业村2个,产值5000万元至1亿元的脐橙专业村12个,培育了一大批产值过10万元、20万元甚至过100万元的脐橙生产示范户。

        巨大的“钱景”下,上千名80后、90后有志青年返乡种橙。他们的知识和资源为家乡带来了强劲的动力。4年前,1982年出生的刘国华结束了打工生涯,携家带口回到了家乡郭家坝镇烟灯堡村,联合乡亲成立了丰悦脐橙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副理事长。在他们的脐橙标准化示范园内,68户社员种植了200亩脐橙,主推晚熟品种伦晚。

        园区位于长江南岸,站在观光亭上环视四周,水泥砌成的层层梯田上,挂满果实的橙树铺满好几个山坡,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让人垂涎。微润灌溉、山地果园轨道运输等先进农业技术系统,在保护水土、节省人力的情况下,让果品的优质率达到了95%。

        刘国华办事干练,性格直爽。郭家坝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向进为她竖起大拇指。向进介绍,刘国华不光为园区筹到了资金、请来了技术人员,还是村里的销售大户,园区半数以上的脐橙都是经她的手卖出去的,主要通过线上销售。

        为了助推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当地一些企业家也不断为秭归引进专业人才。一些博士、院士、外籍人才等着力于脐橙深加工,不断延伸着脐橙的产业链。

        脐橙全身是宝,在与华中农业大学的通力合作下,湖北屈姑农业集团成功完成了脐橙零废弃加工项目研发,实现了“吃干榨尽”。脐橙茶、脐橙酒、脐橙果粒饮料等多种饮品,受到了市场欢迎。董事长李正伦介绍,公司将博士生团队和承担的科研课题搬到了秭归的田间地头;针对不同市场,积极引进不同国籍人才加盟,比如针对果酒市场,引进2名意大利籍专业调酒师从事果酒的研发生产;针对东欧市场,引进1名阿尔巴尼亚籍人才从事营销工作……

        徜徉于屈姑公司,不同国家的国旗在微风中飘扬,两条现代化的深加工生产线在高速运行,成箱的货物被装进集装箱准备送往各地。据介绍,近年屈姑公司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累计引进科研人才54名,其中博士15名、硕士39名;引进1名储备人才、4名外籍人才;引进营销专业人才46名,其中本科学历19名,专科学历27名。大家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共同为秭归脐橙产业的发展出力献策。

    电商销售,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悄然改变了秭归脐橙的传统销售格局。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加入了秭归脐橙的电商销售大军,让秭归脐橙销售走上了快车道。在这里,“子女发朋友圈,父母发鲜橙货”的现象屡见不鲜。

        与80后刘国华不同,90后大男孩韩海晨不仅在微信朋友圈上卖脐橙,还让自己的“君秭橙”品牌入驻了县里的供销e家·秭归电商小镇。

        韩海晨很忙,记者调研期间,他正在广州出差。合伙人、80后赵菲介绍,韩海晨从小在橙树间长大。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橙农,在改良品种的同时,他与高中同学何星星等一拍即合,成为合伙人,共同创建了公司,有了自己的品牌“君秭橙”。

        起初,为把橙子卖出去,他们也曾推着小车到城里的马路边吆喝,但收效甚微。后来,他们开始尝试网络销售,微信朋友圈成了他们推介的重要渠道。“刚开始,一天才卖出一箱,但我已经很高兴了。”赵菲回忆起步时的艰辛。

        2017年11月19日,供销e家·秭归电商小镇在秭归县城正式启动运营,“君秭橙”作为第一批电商企业入驻,一层为门店和分装区,不时有顾客前来购买;二层为办公区,工作人员忙着回应各地网友发来的订单需求和询问。

        “现在单网上销售一项,一天就能卖出700多箱橙子,主要来自合作社的200亩橙园。”赵菲说,众多电商企业云集在电商小镇,年轻创业者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还能拿到一些快递优惠,节省了不少开支。“除了脐橙,我们还想把秭归的茶、核桃等农产品卖出去,帮助更多乡亲致富增收。”

        电商小镇运营中心经理郑飞熊介绍,小镇当前建设18个门店,用于线下展销秭归脐橙和农副特产,入驻电商企业37家,“供销e家秭归地方平台”已上线秭归脐橙等特色农产品80多种。

        借势“互联网+”,秭归脐橙的电商销售大军迅速扩大。据了解,5年前,全县仅有两家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如今,全县发展电商企业3000多家,其中在天猫、京东等网站注册店面达1500多家,开设各类旗舰店30余家,全县电商从业人员12000多人。

        电商销售,缩短了秭归脐橙从产地到食客的距离,当日达、次日达成为现实。数据显示,秭归脐橙电商及微商的销售额从2013年的1亿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10亿元。记者从县扶贫办了解到,秭归县直接发展脐橙产业的贫困户有7000多户,占全县贫困户的30%,加上从事脐橙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从业贫困人口,从脐橙产业发展中受益的贫困户占总户数的50%。他们的生产生活因脐橙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 本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