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小印章,大产业

    山东曲阜:“文化+”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梅花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7日 09版)

        1月15日一早,山东曲阜孔林景区正门东南侧的孔府印阁院内,一辆快递汽车停在包装车间门口,等待上午要发出的货物。车间内,伴随着扫描订单二维码的“滴滴”声,近二十名印章包装工人核对印章、取料裁切、密封包裹盒,半个小时就已经完成20多件印章的快递包装。正是通过她们,每天有1万多枚印章,从曲阜市发送到全国各地的购买者手中。

        方寸印章,却做出了大名堂。正如孔府印阁创办人张凯所说,印章不仅是一门手艺活,还是传统“信”文化的载体,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传承并弘扬这门技艺和文化。“文化+”的创新路径让印章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创造了近500万枚的年销售量,更使拥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印章”手艺在孔子故里星火传承。

        从摆摊刻章到企业化经营,小印章也能做产业

        孔府印阁所在的林前社区,紧邻“三孔”景区,是有名的“手艺村”。“每家每户都有拿得出手的好技艺。”社区书记孔祥龙对记者说,木雕、刻印、毛笔制作等传统技艺都是社区的“活文化”,依托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技艺成为当地居民的谋生途径。

        在张凯看来,他们家创造了林前社区刻印发展的两个“第一”。1983年,张凯的父亲张杰将刻印摊位摆进了孔林,挂起了“孔府印阁”的招牌,首开当地“文化生意”的先河,到2000年,孔林周边的刻印摊位已达到120家,从业者占全村近一半的人口数;200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张凯在网上注册“孔府印阁”网店,随后将印章进行产业化生产,创办了林前社区第一家印章企业。

        “网店刚开张那会儿,一个星期一个印章也没卖出去,就怀疑网上卖印章这条路选得不对。”张凯说。之后,他带领几位年轻人研究网络销售窍门、改善客户沟通体验、提高刻印效率,大量扎实的工作在一年后给他们带来近百万的销售额。

        “我们每天生产的印章数量在1.2万—1.5万枚之间,订单全年不停。”孔府印阁副总经理刘鹏告诉记者,印阁能够做大,得益于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当传统与互联网嫁接,带来的必是裂变式的发展。”

        为给客户提供更好的购买体验,孔府印阁在林前社区周边招募了30名年轻人进行专业的客服培训,标准化打造印章从选料、制作到销售、运输的整个流程,为实现印刻这门传统技艺的永续发展打下产业化基础。

        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传承,小印章有大意义

        45岁的张国亮从事印章篆刻已整整30年。几年前他撤掉了在阙里街的刻印摊位,被张凯招揽至孔府印阁,现已经是篆刻部的主管。“我们年纪大一些的老师傅,一人负责十几个30岁以下的年轻人。”张国亮指着他右前方的两排篆刻员工说。成为主管的张国亮,日常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印章字样设计、带学徒、教技能,“旱涝保收”的工作状态让他能够潜心钻研篆刻技巧并传授给学徒。

        张璞瑀是孔府印阁篆刻部的学徒工,跟随张国亮学习刻印已经1年多。谈起学习刻印的初衷,张璞瑀坦言最开始是为了能在家门口就业,“但是随着刻刀越用越熟练,技艺越研究越深入,现在对篆刻的兴趣已经成为自己学习下去的主要动力了”。

        除邀请林前社区多名雕刻师傅到孔府印阁工作、传帮带年轻匠人,曲阜市还支持印阁开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拓展技艺传承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已经与齐鲁理工学院合作,联合开设了篆刻专科课程,让传统技艺进校园进课堂。开一家印章博物馆和体验店,已经列入孔府印阁新一年的发展计划。

        “家里到我这儿,算是三代做印章,变的是印章的用处和去向,不变的是传统手艺的传承,以及对印章所承载的诚信文化的推崇。”张凯感言,虽然印章文化已经流传多年,但随着老技艺师傅逐渐老去,以及推广方式的单一,这门手艺正逐渐走向衰败。现在他们做的,就是让更多的年轻师傅接过传承的重任,并通过这枚印章唤起更多人对其所蕴含的诚信文化的认知。

        “文化+”发展,创新理念讲好“中国故事”

        将印章产业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随着销售范围的扩大,印章承载的诚信文化也随之传播得更广。这一创新理念让传统的印章不再“传统”。

        “印者,信也”,在每个印章的包装盒内,都有一张以这句话开头的印章文化知识小卡片。为让更多购买使用印章的人理解印石和刻印字迹代表的诚信内涵,孔府印阁在每一件产品以及淘宝等电商平台中植入印章、诚信等文化内容,创新了诚信文化的传播方式。

        近几年,华为、戴尔、北京奔驰等公司长期订购曲阜市的印章产品,“诚信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看中了印章所蕴含的这一意义,许多大企业把其视为企业文化的象征,当作礼物送给员工。”曲阜市商务局局长王新宏说,借助互联网,曲阜市的印章已经走出国门,远销至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印章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

        “这枚小印章,折射出的是曲阜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景象。”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介绍,近年来,当地持续推进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业态日趋丰富完善,2017年,曲阜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而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同步的,还有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利用,“走‘文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对传统技艺进行开发式传承,使其在产业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拓宽了保护传承之路,更有助于实现传统技艺的持续性保护传承。”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梅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