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4日 星期日

    报道与艺术相伴而行

    作者:本报记者 马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4日 11版)

        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革命旧址群,游人在当年红军宣讲、演出的列宁台上举起自拍杆合影。《江河故人》系列之一。 赵青摄

        【底色访谈】

        赵青,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同年考入中国青年报社任图片编辑。如今,已经走上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心主任岗位的赵青依然坚持在采编一线,身份在摄影师与图片编辑之间不断切换。作为摄影师,他的作品《电视机里的奥运会》曾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体育特写类组照一等奖;作为图片编辑,他屡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等荣誉。赵青充分借助工作中的多重身份,深入思考并实践自己对当下新闻报道摄影的敏锐探索。

        在与本报记者的对话中,赵青反复提到跨界、融合、开放等词汇。他尝试将报道摄影与当代艺术的某些形式结合在一起,以期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赋予传统报道摄影新的活力。

    ——编者

        记者:进入中国青年报社后,您长期编辑摄影版,它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赵青:在今天,我们的摄影版仍然保持社会纪实的传统。同时,我们会更加关心当代人的集体情感,更有意识地把摄影从远方拉回身旁,并在更长远、更大的时空里放大当下值得凝视却又易被忽略的影像细节。

        我们反感摄影中的那些猎奇、炫耀和自以为是,尊重视觉素养正逐步提高的读者和受众,强调真诚、有创造力的视觉表达,强调精炼朴实却又自由的文字,强调基于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的精美版式,强调纪实与当代艺术的有益结合……

        记者:这种思路在您用胶片相机拍摄的《江河故人》中也能体现出来。在当下数码摄影极度普及的情况下,您为什么还用胶片拍摄?

        赵青:这组作品出自2016年“重走长征路”的采访活动,全部用禄莱2.8F胶片相机拍摄。胶片和数码的操作方式不一样,观察方式不一样,思考和传达的方式就也不一样。135数码相机是长方形画幅,无论横竖构图都更具有动感,使用它更快、更便利、更易于把握瞬间,相对而言更利于我们对事件或信息的传达;而120胶片相机是正方形画幅,更稳定、更安静、更显庄重,也更适合拍摄人物环境肖像,使用它得更有耐心,心里更加平静。

        今天的新闻摄影与其他种类的摄影及其他艺术形式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关系,更加开放,更加具有融合性。在数码时代的采访活动中端起胶片相机,意味着从观察、思考、拍摄到呈现,我们手中的新闻摄影都将和其他艺术形式有更多结合的可能。在重走长征路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选题操作中,我要从报道出发,但是抵达终点时能提供的又不仅仅是报道。我希望在照片的边界尽力做一些拓展和突破,让影像有一些厚味。

        记者:在用胶片拍摄时,您会提前给自己一个“个人化作品”的预设吗?

        赵青:多数情况不会。从业务层面而言,我们乐于在工作中尝试一些个性化、开放性的作品。我们的摄影版上有不少胶片作品,有不少跨界结合,也有很多非传统图片故事或者专题摄影的呈现。无论是图片编辑还是摄影记者,我们都希望在图片传播中尝试融合其他的形式,包括借鉴一些当代艺术的手法和理念。这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共识。

        今天,越来越多的个人体验、私人视觉记忆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公众记忆。在我看来,“大家一起凝视的,既是我们的生活,也是历史的脉络。”这句话也成为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守候微光”上的推介词。

        记者:您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些摄影师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报道逐渐转向展览、出版和收藏,画册、博物馆和画廊成为如今传播静态影像的理想媒介。”在这种变化中,您怎么看待新闻照片与画廊作品的区别?

        赵青:近二三十年来,当代艺术热情地拥抱摄影。于是,很多摄影作品与当代艺术的议题开始密切相关,有些来自传统媒体的纪实摄影也被改造为画廊和美术馆化的观看机制。

        面对传统新闻摄影受到的冲击,摄影师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少忠于传统的纪实摄影师突然间失去了方向,面对热闹的艺术品市场,他们未免感到失落和尴尬。而另外还有一些摄影师,他们一方面仍然相信纪实的力量,愿意坚守传统;一方面反过来从艺术的潮流与脉络里寻求创作空间,利用艺术的策略去维系新闻摄影的社会价值。他们不断挑战纪实摄影的边界,不断尝试与其他摄影、艺术形式的融合。

        在我看来,拍摄现实世界也好,描绘内心世界也好,这两种“照片/作品”可以彼此交融,而真实、真诚、宽容、开放的摄影态度是它们的融合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摄影只是艺术家手头的一支新画笔而已,我们可以同行,但目的地不同。对于摄影记者而言,我们可以借鉴艺术的形式和思考方式,但是要为我所用,不能迷失方向。

        记者:您曾经说过:“今天的新闻和纪实摄影者需要变化,也需要信心。”怎么理解这个变化和信心?

        赵青:今天的摄影者必须结合传播环境进行一些调整和尝试。摄影记者不仅仅是拍一张技术指标合格的照片这么简单。用户在哪里?读者在哪里?摄影的历史和发展脉络是怎样的?未来会怎么发展?新媒体环境对影像的操作有什么影响?我们需要不停考虑这些问题。

        时代造就影像,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摄影。但是,任何时代的摄影,都需要关注人本身,都需要社会纪实的精神。

        (本报记者 马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