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蜿蜒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一江通六国”的自然纽带将这六个国家联系在一起,“共饮一江水”的沿岸民众世代繁衍生息孕育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亲相近的文化,各国间历史悠久、深厚广泛的经济与人文交流让这六个国家民心相通相亲。六国因水结缘,历史的传统与现实的需要让大家更加紧密地走到一起,共辟新的发展之路——澜湄合作机制应运而生,这是建设和平与发展之河的需要,更是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民谋福祉的需要。
1月10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胜利举行。此次会议以“我们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之河”为主题,发表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金边宣言》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两份重要合作文件,并发布了《澜湄合作第二批项目清单》和“澜湄合作六个优先领域联合工作组报告”。从会议成果可以看出,澜湄合作正在源源不断地结出硕果,正在促进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1、行动快,效率高,重实效
建立澜湄合作机制的构想由中方于2014年11月提出,旨在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成员国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和越南,该机制于2016年澜湄合作第一次领导人会议正式启动,至今尚不到两年时间。年轻的机制,并不意味着不成熟和缺乏执行力,澜湄合作机制向外界展示了“澜湄速度”和“澜湄效率”。
澜湄合作机制所展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有目共睹。截至2017年10月,中国企业在澜湄流域另外五国累计签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额1379.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64.7亿美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了9.2%和10.8%。在合作机制推动下,六国取得的经贸成就更是亮眼。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对湄公河另外五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为26.9亿美元;2017年1月-10月达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大大超过同期中国对全球和东盟其他国家的投资增幅。从最新数据看,目前中国是柬埔寨、缅甸、泰国和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是老挝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出口方面,中国是缅甸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是老挝和泰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越南的第三大、柬埔寨的第六大出口市场。
数据显示,澜湄流域中国之外的五国总人口近2.4亿,2016年GDP之和超过7100亿美元,拥有巨大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为了更好地发掘增长潜力,澜湄六国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贸易投资新形式。例如中国与柬埔寨共同建立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国与老挝在万象共同成立的塞色塔综合开发区、越南的龙江工业园和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等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建设的工业产业园项目都在稳步顺利推进,也为中国企业扩大对澜湄流域其他五国投资提供了良好平台。
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多个国际场合强调的,澜湄合作不是“清谈馆”,而是务实的“行动派”,是接地气的“推土机”。注重实效,是澜湄合作机制区别于该地区其他机制的重要特点,所以“澜湄合作机制一直在行动”。《曼谷邮报》在近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称,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际和区内国家及组织在湄公河流域地区发起了10多个相关合作机制和项目,进展缓慢,唯有“澜湄合作机制”一枝独秀。澜湄合作机制启动才600多天,但六国精诚合作、共同推进的“速度”和“效率”让人印象深刻并充满期待。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金边宣言》中明确指出,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澜湄合作机制已从萌芽期发展为红火的区域合作机制,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发展差距、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促进南南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机制。目前,澜湄合作机制已经建成水资源合作中心、澜湄环境合作中心、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已经开始运转。在第一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45个早期收获项目以及第二次外长会中方提出的13个倡议都取得了实质进展,此次参会的各国领导人高度赞扬中国设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以及促进澜湄国家交流与合作的努力。
2、促互补,不排外,谋共赢
澜湄流域国家虽然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但各国发展潜能大,互补优势也很明显。澜湄合作机制就是六国根据共同需求量身定制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务实合作包括三大合作支柱: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这与东盟共同体建设理念相契合。澜湄合作与中国-东盟合作相辅相成,同本地区其他合作机制相互补充,将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地区持久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有地区问题专家指出,澜湄合作机制针对性较强,在互惠共赢下必将有助于提升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盟较落后国家的发展水平,缩小这四国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东盟较发达成员国的发展差距,加快东盟一体化进程和共同体建设。
澜湄合作机制从启动就对外宣布,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只要是有利于澜湄流域发展的各方力量,都会开放大门,推动合作,共同促进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在澜湄机制的建设中也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设立了澜湄合作专项基金,为各国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澜湄合作机制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优先领域,并与中国-东盟合作全面对接,与现有次区域机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并行不悖,并希望根据全球力量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趋势,通过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东盟一体化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各国积极参与、良性竞争、合作多赢的良好局面。
澜湄流域各国正在合作中培育“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这将为各方合作提供持久动力和支撑。只有各国携手与共,才能创造“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澜湄世界。澜湄合作任重而道远,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流域各国同心同德,携手共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世世代代生活在澜湄流域的各民族儿女正在用勤劳的汗水共筑一片美好和谐的家园。
3、无差别,齐努力,同进退
澜湄合作机制下的六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有事一起商量着办,充分照顾彼此关切和舒适度是该机制吸引各国愿意参加,能够迅速成长壮大,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澜湄合作机制是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在机制中地位平等,秉持协商一致、平等互利等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共同规划合作,澜湄合作机制正在成为澜湄流域各国共同的责任田。
成立近两年以来,澜湄合作机制一步一个脚印,把最初的倡议变为现实,积极探索更多惠及民生、具有潜力的发展领域,将最初的“3+5”合作框架逐步升级为“3+5+X”合作框架。扩展的“X”领域不仅包括减少区域内发展差异、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进数字革命等方面,更应将基础设施、机构以及人员的互联互通,拓展至水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领域。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在五个优先领域的合作,拓展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并应对澜湄国家的发展要求,优化合作模式,合力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澜湄合作已经在上述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比如,在互联互通方面,中老铁路正在建设,中国近年来正在持续不断地与缅甸、老挝等国合作,在湄公河流域开展清理河道礁石和疏浚工作,中泰铁路也在推进中,中缅正在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在水资源合作方面,六国合作建成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中国在与下游国家分享有关澜沧江上游的更多水文信息。在跨境经济合作方面,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正在分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澜湄合作还注重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注重提升下游五国的人力资源素质。比如在昆明举办的“2017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系列活动就涵盖了“2017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暨澜湄文化节”“中国—东南亚商务论坛”“第五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跨境旅游合作论坛”“2017GMS经济走廊省长论坛暨第九届GMS经济走廊活动周”“澜湄合作互联互通联合工作组司局级会议”等诸多内容;2017年11月6日,“澜湄外交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中国外交学院举行;2017年11月15日,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系列会议在北京举办等。
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具有前瞻性与纲领性的文件《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它对合作机制成立以来的基本原则、机制架构、务实合作、支撑体系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行为准则,为澜沧江-湄公河的繁衍生息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了蓝图,勾勒出次区域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澜湄各国利益交融、命运与共,真心实意的合作态度,为各国发展、民生改善齐心实干,澜湄合作定会潜力无限,相信未来,澜沧江-湄公河不仅是一条和平之河,更是一条互惠共赢之河。
(本报曼谷1月13日电 本报驻曼谷记者 马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