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0日 星期三

    专家观点

    作者:张玉玲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0日 15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

    文化产品要突出精神价值

        长期以来有一个误解,认为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叫好的往往不叫座,叫座的往往不叫好。好像所谓叫好的产品很难有好的票房,而票房好的又往往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事实上,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既叫好又叫座的产品才是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战狼2》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文化产业是一个智力产业、智慧产业,文化产品要抓质量、抓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了和文化相关的讲话,其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着重强调了文艺创作上有高原没有高峰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到,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些讲话的本质是要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

    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

        文化产业新生态是文化产业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引擎。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结合的新业态主要体现在六个领域:一是新型视听;二是IP和信息;三是智能制造;四是新型会展;五是娱乐旅游;六是社会服务。培育产业的创新生态,要通过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的有机组合,形成最有利于培养新产能的优良土壤,让文化产业新的树苗迅速成长起来。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

    放大文化附加值

        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文化产业增加值,而是提供文化附加值。通过文化和其他传统行业的结合以及新技术的结合,来推动整个经济的文化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化产业是能够引领和推动整个经济转型和升级的产业。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数字创意产业,同时也要具备几个功能:一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文化的介入,工业4.0也是虚化的。文化可以讲好品牌故事,以设计来引领创新;三是开拓市场的需要,文化产业进入到实体经济后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由供给制造需求,通过IP的转换,让文化内容向非文化领域进行转化;四是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要。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

    文创产业的SMART原则

        创意创新创业是文化企业推动文化内容市场化表达的手段和方法,应遵循聪明智慧的“SMART”五原则:第一个“S”是社会创新,文化市场创新就要有社会担当、社会使命和家国情怀,要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和担当。第二个“M”是市场创新,有不同模式的创新,比如价值创新、成本创新、产业链创新、跨界创新等,要有逻辑清晰的商业模式。第三个“A”是审美创新,要提升品质,过去注重产品的使用功能,现在满足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第四个“R”是再连接,产品要具有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彼此之间连接的能力,通过这个连接,建立一个场景或情感表达。第五个“T”是技术,文化创意创新要紧跟新兴技术来寻找未来,有人叫酷科技,有人叫作黑科技,要把这些技术运用到文化创意中,使得文化价值通过技术复制和扩大效益。希望“SMART”原则能为文化产品提供衡量创新创业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标准。

        (张玉玲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