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爱国就要敬业”

    ——访西安交大退休教师胡奈赛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见习记者 唐芊尔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9日 09版)

        当记者在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见到胡奈赛时,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的老教授,今年已84岁了。作为第一批西迁的交大人,胡奈赛的一生几乎都投身于交大、奉献给了西部这块土地,而她与这所高校的情缘,要从60多年前讲起。

        1952年,年仅18岁的胡奈赛,抱着参加“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国奉献的想法,报考了交通大学的机械专业,成为一名交大的学生。

        1955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

        “幅员辽阔的国家,需要有知识的青年去开发。当时的概念,就是我是个螺丝钉,把我安哪儿我就在哪儿,开发西部也是我们年轻人的责任。”1957年2月,刚刚毕业的胡奈赛怀抱着这种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登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成了西安交大物理教研室的一名助教。

        真正到了工作岗位,胡奈赛才发现,学材料出身的她,对物理的掌握远远不够教学的需要,怎么办?白天带实验、上习题课,晚上要答疑,时间紧张,怎么办?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丝毫犹豫,胡奈赛立刻投入了争分夺秒的学习之中:买书学习,旁听课程,请教老师……虽然忙碌,但胡奈赛觉得日子过得充实而愉快。

        对胡奈赛而言,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并不算什么,真正让她感动的是她当时的老师们。“我的老师们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上海优渥的生活,克服困难,面对祖国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召唤,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对事业、理想的热爱以及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至今想起仍令人感动。”

        “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爱,哪里就是家。”胡奈赛说,这是当时交大人的一句口号,也是一代西迁人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胡奈赛后来所在的材料学院,在已故的著名金属材料学专家周惠久先生带领下,金属宏观强度研究项目成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同类项目齐名的科研成果,金属材料实验室已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而胡奈赛本人也获得过国家教委及省级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已退休20多年的胡奈赛一直活跃在学校里,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目前,她负责指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并作为4个工科学院的联系专家,负责青年教师的跟踪培养。对于这种忙碌的生活,胡奈赛教授表示乐在其中。

        除此之外,胡奈赛时常在各个院系和社团举办学生讲座,宣讲西迁精神。“西迁精神就是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不管是救国、建国、强国,都是爱国,咱们都是为了国家,这就是我们的爱国情怀。”

        胡奈赛表示,总书记的新年贺词让她深受感动。她说:“其中一句话是‘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另一句是‘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两句话体现的就是爱国和奋斗。爱国是一种情怀,奋斗是一种精神。幸福从哪里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就要通过奋斗得来。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爱国就要敬业,对我们来说,那就是要有奋斗精神。”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见习记者 唐芊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