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
我一直喜欢绘画。上大学期间,我迷恋上了水彩画。我开始崇拜西方水彩画家丢勒、柯特曼、吉尔丁、透纳、达利以及当代的大卫·霍克尼、安塞姆·基弗等人;我也喜欢近现代李剑晨、张充仁、倪贻德等中国水彩画筚路蓝缕的开拓者;我还学习王肇民、陶世虎等当代水彩画家。研习他们的作品,如痴如醉。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诗词、国画、书法、剪纸、地方戏曲等艺术,都令我心驰神往。在水彩画的创作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水彩画是融通中西绘画的一座最佳桥梁。水彩画除了绘画的原料使用不同之外,它既有工笔描摹,亦有意境呈现,与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领悟到这一点,在创作过程中,我自觉不自觉地,总会融汇借鉴一些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
我的这种创作构思方式,在2014年有机会得到了一次升华。2014年2月,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踏上英伦大地。这是欧洲艺术的重镇之一,更是世界水彩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4年9月,泰特美术馆举办英国画家透纳(J.M.W.Turner)的暮年作品特展,其中有大量的水彩作品。流连驻足,我神思飞扬,仿佛穿越到了透纳所在的时代。透纳娴熟的技巧,随意自如的用笔,微妙、朦胧、梦幻的色彩渲染,水面光影与天空的含蓄变化,令人叹服不已。他在水彩画中融入油画的技法,大大拓展了水彩画丰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我访学的地方是林肯大学。林肯是英国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学习生活闲适而安宁。骑上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可从市区来到郊外,英格兰的田野风光如一幅幅图画,展现在眼前。异域的风光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陌生而美丽的画面令人自然而然地有一种创作的冲动。英国的夏季气候多变,刚还是艳阳高照,随即天边云起,风起云涌,大雨瓢泼。雨后远山、近树、草地以及英伦风情的建筑,在雾霭迷茫中若隐若现,使人仿佛感受到透纳晚期风景画里的氤氲之气。
在英访学的一年中,我获益匪浅。2015年1月,我在英国林肯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了一次个人水彩画展。在这次画展的开幕式上,林肯大学艺术学院院长Alec教授说:“张韬的水彩作品借鉴和继承了欧洲水彩画的传统,注入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诚如其言,水彩画融合东西文化,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我去年春天曾经创作一幅《窗外的风景》,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圆形九宫格窗户融入画中。中国古代园林,极其讲究园林的细节布局。一扇窗,聚焦的就是窗外的一方风景。通过九宫格透视我工作室外一棵开着稀疏红花的刺桐树,窗内窗外,断续相连,刺桐树是一方风景,我的工作室也是一方风景。此情此景,让我不禁联想起卞之琳的不朽诗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张韬,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