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来远村是炎方乡‘贷款第一村’,一部分人连温饱都成问题,娶媳妇就更难了。”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炎方乡来远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蒋昌会最近谈及村庄过去的艰苦岁月,依然脸色凝重。如今,这个“贷款第一村”已经变成了“存款第一村”,95%的农户都建起了新房,60%的农户有了小汽车,2014年统计的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已全部脱贫。
土地流转 农户联手药企
来远村何以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炎方乡党委书记顾开吉近日向记者道出其中缘由:“把土地流转给企业集中种植银杏,构建‘种植—植物提取—药品、保健品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并结合和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建设银杏庄园,吸收农民就近就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位于曲靖市沾益区北部的炎方乡,国土面积451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员会,86个村民小组,124个自然村,有回、苗、彝等少数民族。2013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599户、贫困人口1924人。
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浙江康恩贝集团下属企业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炎方乡来远村。作为一家以银杏产业为主,集种植、加工、销售、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物农林企业,以每年500元/亩、每5年赠加10%的土地租金,从炎方乡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种植银杏并套种中药材,同时就地发展加工业,建设银杏烘干、植物提取等4条生产线。
康恩贝沾益基地目前在炎方乡的银杏种植面积已达3.8万亩,拥有银杏树4000余万株,林下套种桔梗、黄芩中药材2000亩。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使当地农民获得了双重收入,对实现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公司计划5年内投资4亿元,把种植基地面积扩大到4万亩,把这里建设成一个兼具生态旅游的种植基地。
“土地流转后,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从事农业种植或工业加工。”顾开吉计算了一下:“每天都出勤,每个农民月均有30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租金,户均至少增收3万元。”种银杏能带来如此大的改变?云南康恩贝集团常务副总裁张鸿书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吨银杏干叶的售价约为2.5万元,加工成质量合格的提取物后,可以升值到4万元,将提取物制成药剂后,升值至20万元以上。
党建发力 群众增收致富
老家在来远村的杜美花,现在是希美康公司的财务部经理,2013年到希美康工作。她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年薪:“不算考核,年薪10万元,五险一金都有。”
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组织的带头和引领。乡党委十分注重在企业建立党支部,把党建延伸到产业一线、企业实体,实现了党组织建在企业、党员聚集在企业、农民富裕在企业的“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希美康公司落户来远村后,乡党委随即批准成立了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引导党支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引领作用。
在希美康党支部和来远村党总支的共同带领下,74名党员主动走访农户,宣传绿色发展理念,让农户了解银杏树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土、调节气候、降尘减噪、优化环境的特殊功能,消除了村民对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疑虑。来远村党总支主动与企业对接,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合作股份”,向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等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群众种植水平;同时,由党员带领群众到企业打工,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又让农户增收致富。
荒山变绿 发展生态旅游
沿着来远村的鸿源路行走,记者发现两旁的银杏种植片区都已种上银杏树。位于珠江源头的来远村,依靠银杏种植,仅用5年时间就已经绿化了1.5万余亩荒山,进一步筑牢了珠江源生态屏障,村子呈现出一幅山坡披绿装、荒山变青山的景象。而银杏种植已经帮助炎方乡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54%。
漫山遍野的银杏树,同时也是一道风景线,成为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来远村的鸿源路两旁已种上银杏景观树,附近三个水库水源已经保护起来,银杏庄园项目正全力建设中。
康恩贝集团计划投资两亿元打造银杏生态文化产业园,以庄园经济发展为契机,未来这里将成为壮观的银杏观光庄园、世界级银杏叶全产业链基地。张鸿书说,凭借距珠江源旅游景区仅有3公里的区位优势,建成之后,银杏庄园将和珠江源连为一片,变身“珠源杏海生态旅游景区”,每年有望吸引100万人来此观光旅游。
(本报记者 任维东 本报通讯员 王陆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