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连线】
科尔楚拉是“千岛之国”克罗地亚的众多岛屿之一,岛上古老的中世纪城镇被湛蓝的亚得里亚海环抱,鳞次栉比的橙红色屋顶以及高耸的教堂尖顶在艳阳下闪耀,乍看起来这和该国其他岛屿大同小异。然而,“马可·波罗的诞生地”这张名片给科尔楚拉岛加上了耀眼的光环,这意味着,此地是这位伟大旅行家的人生起点,同时也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连接的重要起点。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深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背景下,本报记者慕名走访了科尔楚拉岛。
《马可·波罗游记》开启欧洲的东方视野
科尔楚拉岛位于克罗地亚中部达尔马提亚地区,隔海峡与对面的佩列沙茨半岛遥遥相望。乘船从半岛前往科尔楚拉,航程不过二十多分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突出在岛屿前端的科尔楚拉老城,犹如一艘破浪前行的航船。扎克尔冉塔如船头般雄踞正中,城墙向左右两边伸展,护卫着墙内呈鱼骨型依次排开的房屋,城中央教堂钟楼像桅杆一样高高耸起。
登岸入城,可见古老城墙边夹竹桃盛放如云,城门上象征着威尼斯王国统治的狮子石雕威仪如故。科尔楚拉岛从中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后来伊利里亚人迁入,在其后漫长的历史中,希腊、罗马和威尼斯王国曾先后统治该岛,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居。
在科尔楚拉旅游局局长介汉娜·图鲁蒂奇的陪同下,记者来到这栋三层的石砌小楼前。它就坐落在城中心圣彼得教堂附近,石墙斑驳,饱经沧桑。图鲁蒂奇介绍称,1254年,马可·波罗就出生在这栋小楼里。
图鲁蒂奇说,马可·波罗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科尔楚拉到威尼斯生活,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沿着丝绸之路前往东方,历时4年多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17年,之后辗转回到欧洲。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热那亚和威尼斯舰队的海战。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他被热那亚人在科尔楚拉的城墙下俘获,随后在监狱里向作家罗斯迪凯洛口述了他在东方的经历,于是便有了闻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
谈话间,我们沿着故居室内狭窄且嘎吱作响的楼梯登上三层瞭望台,举目可见亚得里亚海波平如镜,白鸥点点。图鲁蒂奇告诉记者,热那亚和威尼斯舰队之间的那场海战就发生在眼前这片海域。正是那场海战,间接催生了《马可·波罗游记》的问世。780多年前,欧洲人对东方所知甚少。这部著作一经出版,人们就争相传阅,眼界大开,犹如在沉闷的中世纪欧洲推开了一扇向东的窗户,极大地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激起了他们对东方尤其是对中国的热烈向往。
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认为,这“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的广泛复兴”。西方地理学家根据此书的描述制作了早期的“世界地图”,包括哥伦布在内的许多伟大航海家受到马可·波罗的鼓舞和启发而扬帆远航,从而开辟了新航线。可以说,马可·波罗是第一位拉近了东西方之间距离,把发达的东方文明鲜活地展现在欧洲人眼前的伟大旅行家和探险家。从那之后,中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直接交流的新时代就开始了。
对于马可·波罗这样一位耳熟能详的大探险家,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是威尼斯人,但鲜有人知道他出生在克罗地亚的科尔楚拉岛。图鲁蒂奇解释说,13世纪时,婴儿出生时并没有对其父母和出生地的记录,因此,马可·波罗到底是出生在科尔楚拉还是威尼斯,都没有文字记录。而且,当时科尔楚拉隶属威尼斯公国。可以确认的是,位于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墓碑上清楚表明他是克罗地亚的斯拉夫人,而非意大利人。而且有文字记录表明,他来自达尔马提亚地区,而科尔楚拉就在这个地区。此外,也有文字记录表明,科尔楚拉从13世纪开始,就有姓波罗的家族生息繁衍。后来,他们把姓改为“得波罗”,意思是“来自波罗家族”,这个姓氏的家族至今仍生活在科尔楚拉,而且是生活在马可·波罗旧居的那条街上,现在有30多人,年龄最小的一个叫马可·得波罗。“我们确信他出生在这里。”图鲁蒂奇说。
始于马可·波罗的中克友谊
科尔楚拉人对马可·波罗的敬仰和喜爱随处可见,以其命名的餐馆和商店、各种各样的相关纪念品比比皆是。2012年,当地人自己出资开办了一所马可·波罗博物馆,用蜡像生动展现了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尤其是在中国游历的种种场景以及生活细节等。展览还包括13世纪热那亚和威尼斯舰队的海战,以及马可·波罗在这场战斗被俘入狱后口授《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的场景。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小小的博物馆竟配备了中文语音导游服务,而且博物馆门口立着一块中文告示板:“基于传奇人物马可·波罗在700年前搭建的两国友谊,我们很高兴地宣布,所有中国朋友可以免费参观本博物馆!”
图鲁蒂奇微笑着说,自从马可·波罗拜访中国之后,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就一直延续下来了。她指着马可·波罗故居门前的一棵橄榄树说:“你看,这就是见证,这是一棵中克友谊之树。”原来,这棵树是十多年前时任中国大使来访科尔楚拉时亲手栽下的,如今已长得郁郁葱葱。作为马可·波罗的故乡,科尔楚拉近年来接待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图鲁蒂奇告诉记者,中国游客对当地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有关马可·波罗的故事,有些游客慕名而来。“很多西方国家的游客来科尔楚拉只是冲着这里的阳光、海滩、古城和美食来的,而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游客,对马可·波罗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因而对科尔楚拉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和好感。”她说,“与中国独特的历史情缘就是我们最好的品牌。”
为了回应中国游客的热情,科尔楚拉市旅游局计划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推介活动以及改进措施。图鲁蒂奇介绍说,科尔楚拉地处克罗地亚南部,气候温和,冬季气温平均在10度左右,适合错季旅游,尤其是中国春节前后。因此,中国游客对科尔楚拉来说非常重要,他们打算增加中文资料介绍以及汉语导游服务,以便中国游客能够更加顺畅和充分地领略科尔楚拉的文化及自然之美,通过旅游这一重要的人文交流方式,把马可·波罗当年开创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马可·波罗700多年前到了中国,把他的见闻带回欧洲,让欧洲人第一次了解中国。他已经成为旅行、探险与合作的象征。如今,由于电视和互联网等传媒,欧洲人了解中国的渠道要多得多,程度也更深,因此不同领域的合作也得以拓宽和加深。”图鲁蒂奇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如同马可·波罗当年的壮行,将进一步加深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树立东西方交流的新里程碑
在这条文明交流之路的另一端,也就是中国的扬州市,也有一座马可·波罗纪念馆,而且还有一尊以马可·波罗为原型创作的铜雕。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马可·波罗曾经在扬州为官三年,对当地作过不少贡献。这段特殊的历史将科尔楚拉与扬州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如今,这两个城市已结为友好城市,双方积极开展在经济、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马可·波罗纪念馆在扬州落成时,克罗地亚前总统梅西奇参加了揭幕仪式。他说:“700年前,马可·波罗首次将扬州和克罗地亚联系起来。今天,马可·波罗纪念馆让我们再续情缘。扬州能为一个外国人设立纪念馆,显示了一个城市开放、包容的心态,这样的城市不是令人向往吗?700多年前的马可·波罗看到了,我今天也感受到了这种开放的心态。”梅西奇说,马可·波罗的时代,欧洲正处于中世纪,《马可·波罗游记》为欧洲认识东方打开了一扇窗,尤其是马可·波罗在扬州为官的传奇经历,让西方人认识到文明应该是建立在开放之上的。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践行,中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步伐进一步加快,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西端的克罗地亚,再次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吸引力。克罗地亚商会前主席维多塞维奇对媒体表示,先辈马可·波罗都可以不远万里抵达中国,当今的克罗地亚商人更应该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踏着丝绸之路的轨迹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克罗地亚总统基塔罗维奇更是进一步指出,希望推动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12个欧盟国家之间合作的“三海倡议”能与“一带一路”倡议尽快对接。她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不仅能让我们两国互利共赢,还能让整个中欧地区,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地区,在复兴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树立新丝绸之路上合作的里程碑。”
(本报萨格勒布11月29日电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张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