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看高交会如何助力深圳罗湖区转型升级

    作者: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5日 05版)

        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罗湖展区,一批高新科技展品引来众多观众争相观看和体验:全球准确率最高、深圳市瀚海基因研发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能够为人们打印“基因身份证”;慈航集团展出的高精度智能控制ERU-S农植保无人机,农药喷洒效率是人工的40~60倍;特辰科技展出的世界首创的机器人爬架,仅两人约10分钟的电脑操控,就替代了传统脚手架10多人约4天的高强度高空作业……

        本次高交会上,深圳市罗湖区围绕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建设推进,展示了一批引进的重点项目、最新技术及产品,并开展3场专业活动,让观众领略了这座老城区栽下“科技梧桐树”的成果,借助高交会平台,引来更多的“金凤凰”。

        前沿科技产品的互动体验打破了观众对罗湖“传统老城区”的刻板印象。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起点,罗湖区曾是深圳最繁华、最核心的区域,一直以来第三产业发达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进入新发展时期后,一度面临资源约束和空间瓶颈。

        产业空间不足的难题如何破除?2015年,“强区放权”的改革为罗湖带来了重获新生的“春风”。通过强力推进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和土地整备,释放出巨大的土地资源和产业空间。2016年年初,罗湖区提出了“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规划蓝图,基于原有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将打造出一片总面积57.06平方公里的“无边界科技创新产业园区”。

        11月18日上午,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核心与引领项目——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的动工,标志着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一年前,罗湖区在第十八届高交会上宣布了打造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决定。

        打破了空间瓶颈,如何把优质企业、项目引进来?答案是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优质的企业服务和政策扶持。一年来,罗湖区政府工作人员走访辖区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宣讲产业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超过100项,帮助企业挖掘与申请发明专利近1000件,实现跟踪贴身专业服务。截至10月底,区政府组织项目签约、成果发布、政策宣讲、论坛沙龙、交流互动等各类活动超过80场,成为凝聚企业、服务企业的重要载体。全面修订《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科技创新实施细则》,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与生态链构建。

        短短一年时间,罗湖区扶持企业资金超过1.3亿元,是2016年的4倍,共扶持企业141家,扶持项目202个。多措并举之下,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与进展:建成产业园区8个,建筑面积共计68万平方米;今年前三季度,罗湖区256家重点科技企业实现营收达498.63亿元,纳税21.45亿元,其中互联网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分别高达22.9%和30.6%,增速明显加快;软通动力华南总部、云康健康集团、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瀚海基因、赛宝研究院、海外人才离岸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入驻,预计2017年新增产值34.1亿元,新增纳税2.1亿元。

        2017年,罗湖区全社会研发支出同比增长5倍,专利申请量也实现翻倍,成立新型研究机构7家,新增创新载体6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

        “党的十九大规划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蓝图,这对罗湖而言,是破解难题、支撑发展的转型契机。”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说,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罗湖正再一次迈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步伐,翻开融入全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局的崭新一页。

        (作者: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