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丛话】
我们乘坐的波音737客机是在希腊时间晚上9时降落在圣托里尼岛的。从雅典起飞时,机舱里很安静,大家的心情也都很放松,仿佛是晚饭后的一次散步。大约一个小时后,舷窗外出现灯光,而且越来越密集,圣托里尼岛到了。
我们住在菲拉小镇的悬崖酒店。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蔚蓝色的海,还有隔海相望的火山岛。据说圣托里尼原先是一座圆形岛屿,3500年前,一场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导致地形发生剧烈改变,岛中心的部分土地沉入海底,主岛变为新月状,同时形成一面向海的悬崖峭壁。当地居民利用这面悬崖逐层修建旅馆,于是有了面前这层层叠叠宛若梯田般的白色阳台。它们从悬崖顶端一直延展到山脚的海岬,让人赏心悦目。这就是圣托里尼最富特色的悬崖酒店,也是圣托里尼最醒目的色彩,蓝顶白墙,以一种不规则的弧形,绵延数十公里,从菲拉小镇直到伊亚小镇,排列成壮观的海岛风景。
这些白房子,其实不是圣岛居民心血来潮的产物——火山喷发时产生了大量的白岩浆,于是,居民就地取材,将其用作房屋的墙体材料。白岩浆墙身光滑坚固,而白色美观醒目,岛民世世代代,陈陈相因,形成了圣岛的本色。
这里自然是离海最近的地方,打开门,就放进一片蔚蓝的波光。因为是依悬崖而建的梯式酒店,每一层的视线都不会被遮挡。面前的爱琴海,水波不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远远地,有一艘邮轮驶过来,停泊在火山岛附近的海上。这时,只见山岬处如箭般射出四艘快艇,海面上立时现出四条长长的波纹。这是悬崖酒店接驳客人的小船。小船靠岸后,还需要毛驴驮运游客和他们的行李上山。于是,先是听到清脆的铃铛响,接着是橐橐的蹄声,再仔细看,便是一长串驴队上山了。盘山道狭而弯曲,背上挂满旅行箱的匹匹驴子,排成队列,头尾相衔,行走有序,节奏均匀,这是圣岛最富有情调的风景。毛驴欢快的铃铛声,回响在海岛的天空,接续着久远的岁月。
海边有红沙滩和黑沙滩,它们也都是3500年前火山的杰作——火山的确是一位善于捏弄泥石和调制色彩的大师。海岛的西面是悬崖峭壁,红沙滩就位于海岛的西南端。由于还未开发,沙滩上乱石堆叠,无法抵达。沙滩紧贴着一片赭红色的山崖,我们只能从小路攀上崖顶,俯视红沙滩奇观。
黑沙滩位于圣岛的南面。这里地势平坦,沙滩上排着一列列白色的躺椅,可以想见旺季时热闹的景象。黑沙细而松软,走一步便现出一个浅浅的沙窝,白色的海浪自长天而来,温柔地一遍遍舔着黑沙滩,诗一般动人。
从这里上山,便是圣岛的制高点,无论港口、机场都一览无余。因为风大的缘故,山坡上几乎看不到树,只有星星点点的马兰草,一团团、一簇簇,自得其乐地开着橘黄色的小花。岛上的可耕地很少,而且只能生长燕麦,粮食、蔬菜都需要从岛外运来。居民的生活并不算富足,但在岛上旅行,见到的每一座村庄、每一处院落,都是那么洁净、美观。每年的旅游旺季到来之前,当地居民都会自觉地重新粉饰房屋,将圣托里尼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世人。当我们沿着长长的坡道上山,不经意间回首,竟看到了曾印刷在《世界地理杂志》封面的教堂。乳白色的八角形教堂,饰以深蓝色的圆形屋顶,与高远的蓝天、浩瀚的大海,静静地终日相守相望,让人心醉。
伊亚小镇坐落在海岛的最西端,这里也是赏日落的最佳地。为了捕捉最佳画面和感受天籁之声,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家、画家、音乐家纷至沓来。这里没有菲拉的繁闹,也没有红沙滩的壮观,却有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纵横交错的盘陀小巷,串起了一处处洁净小巧的院落,仿佛蜂巢般的蓝白相间的房屋高低错落拥抱着蔚蓝的大海,红色的三角梅穿过教堂蓝色的穹顶,歇在白色的墙头。橘色的风铃,在风中轻轻地絮语。落日贴着古老的风车,静静地沉落无垠的大海。触目是画,俯首是诗,伊亚因此被称为艺术村。
我们选择坐慢船回雅典。一早,便下起了雨。风和雨,自是圣岛的常态。那雨下得颇有劲道,大颗大颗的雨珠,不管不顾,敲打在屋顶上,响成了一片。往日宁谧的小岛,一下变得喧嚣不已。街道上顿时流成了小河,平静的海面也波涛翻腾。直到我们登上渡轮,雨倏然而止,一切归于宁静。圣托里尼,这或是你的告别仪式?
(作者:黄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