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中越深化合作正当其时

    作者:本报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2日 08版)
    越南学生参观“美丽中国 美丽越南”图片展。 本报记者 王传军摄/光明图片

        【特别报道】

     

        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越南中部海港城市岘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将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中越同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当前特别是中共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越南革新事业也正处于关键期。记者在越南深切感受到,两国各界人士一致认为,当前是深化两国合作的最佳时期,应以习近平主席访越为契机,进一步增强高层互信,管控分歧,深化经贸、人文及政治理论研究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携手共创合作新局面,将中越关系引入新时代。

     

        中越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当前中越两国国内发展及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都需要中越携手共进、深化合作。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对外部部长黄平君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当前,越中两国都处在各自改革开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巩固和发展越中传统友谊,促进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既是两国的历史使命,也是保持各自稳定与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各自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合作与发展。

     

        近年来中越高层往来频繁,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成果颇丰也为两国深化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驻越南大使洪小勇说,习主席对越南进行的国事访问,是继2015年后中越再次实现最高领导人一年内互访,充分体现了中越关系发展的高水平和两党两国领导人对中越关系的高度重视。两年来,在双方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引领下,中越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发展战略对接方面,越南建设现代化工业国的发展需求与“一带一路”倡议十分契合。今年5月,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分体现了越南党和政府对“一带一路”合作的积极态度。目前两国正在商签“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发展战略对接合作文件,这是一份战略性指导文件,将进一步提升双方合作水平,带动两国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贸易方面,中国连续13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国地位,今年两国贸易总额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越南也成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和东盟内最大贸易伙伴。贸易成为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稳定因素。在投资方面,中国对越投资近年来增长迅猛。2016年中国对越投资协议金额较上一年增长逾1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是越南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投资总额超过17亿美元,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在人文交流方面,中越同受儒家文化浸染,社会价值观相亲相近,两国人员往来频繁,2016年多达700多万人次,不仅中国古典文学在越广泛流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流行偶像剧也深受年轻人喜爱。

     

        11月8日,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联合在河内举办题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与APEC框架内的中越合作关系”的越中学者论坛,为两国专家交流新时代党建和管理经验、信息提供了良好机会。

     

        以习主席访越为契机,携手共创两国务实合作新局面。洪小勇称,其接触到的越方各级领导,他们都表示将接待好习主席访越当作当前外交工作的头等大事。洪小勇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主席再次访越,同阮富仲总书记等越方领导人共同把握大局,妥处分歧,共谋合作,必将引领新时代中越友好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不断向前。

     

        黄平君也表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在中共十九大后首次进行的国事访问,越南对此十分重视并充满期待,相信此访将成为两党两国进一步发展关系的里程碑事件”。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所长阮春强说,越南党政军以及老百姓都非常期待习主席来访,希望此访进一步增强两国高层往来与政治互信,推动两国领导人更好管控分歧,同时切实推进两国在经贸、特别是重大项目以及党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务实合作,进而将越中关系引入新时代。

     

        (本报河内11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