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07日 星期二

    三校负责人解析西南联大80年精神财富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07日 13版)

        11月1日,在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上,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从不同的角度解析西南联合大学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如何办好中国大学不无启发。

     

        ●林建华(北京大学校长):

     

        今天我们纪念西南联大,首先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联大的爱国精神,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两千年来华夏儿女不变的血脉和传承。

     

        我们还要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的办学传统和学术精神。当时,联大云集了四方的名师,他们有着不同的风格、气象,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他们在校园中相互切磋,彼此尊重,共赴时艰,我想这也是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承与体现。教授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潜心学术,为中国各学科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更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要产生更多的能够影响国家发展和推动人类进步的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的团结精神,当时三校历史不同,学风各异,却求同存异,相得益彰,合作无间,共同开创了古今中外教育史上联合办学的先河,成为近代教育史上流光溢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纪念和弘扬联大精神,更具有一个特殊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我们的幸运与光荣。回望西南联大80年的光辉历程,在北京大学将要迎来120周年校庆的时刻,我们应当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历史责任。我们将继续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龚克(南开大学校长):

     

        80年过去了,人们对西南联合大学的研究却越来越热,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时代需要联大精神,时代呼唤联大精神。

     

        什么是联大精神?我以为,联大精神突出的体现在“刚毅坚卓”的校训中,体现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里,体现在至今矗立在西南联大旧址和北方三校校园的纪念碑上,联大精神首在爱国担当。

     

        第二是育人自觉,联大之爱国不凭标语口号,凭的是做实的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联大师生坚信中国不会亡,他们把抗战视作是中兴之业,历尽艰辛培育人杰,在茅草覆盖的校舍铁皮屋顶的教室里,凭着简陋的实验设备,恢复了十多个研究所,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仅十年后就有两位联大学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三是三校对于办学救亡使命的自觉担当,因而能够置各校的局部利益于度外,同艰难、共欢愉。当年三校没有为谁来领衔而钩心斗角,也没有今天这种只认第一的评价体系。今天要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必须像联大那样在民族复兴的共同使命之下实施协同创新,为此要革除种种不利于协同的评价弊端。

     

        第四是科学民主,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今天,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下,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宗旨,实行百家争鸣、民主办学,恪守科研诚信,克服虚化浮躁,实在是大学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发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爱国担当,为国育才、科学民主、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史宗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41年,梅贻琦校长写下了著名的《大学一解》,阐述了大学和中国文化结合的基本理念。我想联大之所以有这样的一种发展,正因为有一批联大的教师,他们有着这样一种理念,而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奇迹。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面向中国未来两个一百年的目标,面向我们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要光大联大的精神,承担起三校面向中国未来应该有的坚守和敢担当的精神,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当中,去实现我们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同时能够以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照亮人类的未来之路。

     

        (本报记者 王庆环 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