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西部引才留才难题正在缓解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02日 15版)
    在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来自山东济南市济北中学的化学老师曹庆胜(中)在指导学生。新华社发
    工作中的吴天一院士。资料图片
    9月14日,新疆哈密,河南援疆医生王慧彪在查看社区居民带来的X光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强国密码·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光明日报国内政治部联合主办】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人才向西部流动的政策和措施,各地各部门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不断推进西部形成人才新格局。

    1.与北京上海“零距离”

        今年9月下旬,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青海大学入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为生态学。

        青海大学之所以能入围“双一流”,清华大学可谓功不可没。

        一切要从2001年6月13日说起。这一天,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13对东西部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两所相隔千山万水的高校从此牵手同行。

        16年来,清华大学先后选派李建保、陈强、梁曦东、王光谦4位知名学者出任青海大学校长,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有力推动了青海大学的发展建设。此外,根据青海大学的办学特点和需要,清华大学先后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高校加入对口支援行列。

        在援助学校的倾情帮扶下,青海大学完成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实现了办学的“三级跳”:学校整合资源,规模跳了一级;在国家支持下进入“211”行列,立足青海实际,培育特色学科,完成了优势再造;在以清华大学为主的团队对口支援下,发挥制度优势,探索出了建设现代大学的新模式,努力挺进“双一流”行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各地各领域对西部的人才支持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由国家卫计委牵头、有关部门和地方参与,选派808名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带动了一批重点科室,实施了一批新技术新项目,培训了一批医疗业务骨干,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革命老区江西省吉安市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水平滞后。2015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开业,科室主任全由东方医院选派。专家们每天都要进行视频交班,并针对疑难杂症进行远程会诊。自此,吉安地区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大大改善了以往看病难的状况。

    2.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今年1月,宁夏顺宝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在青铜峡市揭牌。顺宝现代农业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领衔,旨在帮助企业培养高层次创新团队,协同企业开展农业废弃物功能性制剂研发、复合微生物沼液肥开发等科研攻关目标。

        这是青铜峡市实施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柔性引才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只有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动力,西部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才能更快更好地向前推进。但由于中西部条件相对艰苦,刚性引进人才有现实难度,柔性方式成为西部地区破解人才短缺瓶颈的有效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人才工作,持续强化多项支持人才向西部流动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西部之光”计划已先后为西部地区培养输送科技人才近2600名;“博士服务团”项目已派出17批年富力强的博士接力奔赴西部地区,持续为西部地区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也积极作为,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不断探索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等引才方式;另一方面,避开刚性引才的现实阻碍,探索多样的柔性引才方式破解人才结构性矛盾。广西等地建立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采取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技术联姻、服务外包、退休返聘、人才租赁等形式,吸引“候鸟型教授”“星期天工程师”。贵州、江西等地打出“乡情牌”,通过“黔归人才计划”“赣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计划”等,吸引本省人才回乡创业。

        “只有完善柔性引才政策,坚持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才能促进人才智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共享。”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永乐这样认为。

    3.“把当地人才培养出来”

        2016年8月,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来到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花甲之年的他为什么千里迢迢去贵州支教?他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什么?

        原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是浙江杭州的对口帮扶点。民族中学是台江县唯一的高中,学生95%以上都是苗族,高考成绩在黔东南州16个县市中连年垫底。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有六七十名学生失学。

        在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中,教育扶贫承载的是根除贫困、创造未来的希望。陈立群明白,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只有培养出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才可以将爱和责任的种子播撒得更远。为此,他每个学期都组织教师到杭州交流学习,拓宽视野。如今,学校隔三岔五就有周边的中小学校长慕名前来学习。

        对口支援毕竟都有结束之时,只有为西部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才是长久之策。

        “我得赶在离开西藏前把这项技术留下来。”因为一粒呛进两岁藏族小姑娘气管的瓜子,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医生杨海明引发了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建立儿童支气管镜室并培训当地医生的心愿。

        针对当地缺少设备等情况,杨海明制定相关解决方案、采购设备、设计医疗流程、培训并派送当地医护人员到北京儿童医院学习……如今,拉萨市人民医院气管镜中心已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规范的儿童气管镜中心,开展上百台手术,其中约半数是当地医生独立完成的。

        “只有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本地技术骨干,在雪域高原留下一支技术过硬的‘永远不走的医疗队’,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后,我们才能放心离开。”第15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西藏自治区卫计委副主任王海这样说。

        上海第九批援疆医疗队领队、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崔勇也表示:“医疗援疆最重要的是要把技术留下来,要把人才培养出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这是我们的使命。”

    4.特殊环境就是“高端环境”

        今年8月1日,世界首条高海拔高寒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我国首条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青海省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可是,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中交一公院党委书记汪双杰却顾不上高兴,他知道自己肩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子——青藏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

        西藏自治区至今仍没有被全国高速公路网覆盖。高海拔低纬度的青藏高原冻土区是全球多年冻土最不稳定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冻土区修高速公路,相当于攀登公路工程的“珠穆朗玛峰”。

        “我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青藏高速公路建成一个‘样本工程’,让西方科学家看到,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能够做成。”汪双杰说,“这也是青藏高原吸引我和我的团队留下的原因——在这里,你做的事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你做成了就是世界最高水平。”

        “西部地区条件虽然艰苦,但有些特色学科、优势产业可以留住一流人才。”华夏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陶庆华指出,比如高原盐湖、高原生物、高原生态等特色学科,在西部才有更好的研究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就是在青藏高原上成长起来的专家。他开拓的“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引起国际高度关注,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命名为“青海标准”。在青藏铁路修建期间,他制定了一系列劳动保护和高原病防治措施,创造了14万名筑路大军劳作5年高原病零死亡的纪录。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尚未出台,兰州大学人才流失的问题一度十分严重。所幸,兰州大学及时调整办学思路,瞄准了高原生态、草地农业、大气科学等东部高校没有的优势学科。如今,兰州大学草业、林业学科都出了院士,还成立了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一流人才。

        (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