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千里AI,始于足下

    作者:陈恒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31日 14版)

        【财经论语】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创造工具超越自身的历史。在这条跑道上,几乎所有的工具都在单项能力上超越了它的创造者。

        如今,经过60多年演进,一项颇具颠覆能力的工具——人工智能(AI)实现了从幕后走向台前。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站在这一新起点上,我们难以想象将来的世界会怎样?《科学》杂志曾经预测,到2045年,全世界5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是77%。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世界中,房间里每一个设备都能听会说;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个机器人或者虚拟老师来帮他学习、陪他成长;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可以达到医院专家水平的医生助手;因为无人驾驶,人们不需要停车,城市不需要红绿灯……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研究有声有色,在一些领域被认为能和发达国家一较短长: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自适应自主学习、直觉感知、综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体智能等初步具备跨越发展的能力,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日益活跃,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

        可以说,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我们要更加注重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去除各种“虚火”,尤其要避免此前互联网、云计算等发展过程中一窝蜂“逐热而上”或是以资本砸出“风口”的短期逐利行为。批评意见认为,国内的人工智能领域“虚火”太盛,包括自然语言理解在内的核心技术仍没有解决,产业界就急于赚钱、过度跟风。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目标被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进入国际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在多领域取得引领性研究成果。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形成较为成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体系,在类脑智能、自主智能、混合智能和群体智能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占据人工智能科技制高点。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涵盖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发展人工智能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按照“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全面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进行布局,形成人工智能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

        (作者:陈恒)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