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评十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4日闭幕,德国著名友华人士、中国问题专家、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博喜文第一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畅谈其对中共十九大的印象以及对未来中国的期待。
对于此次大会的意义,博喜文表示,中共十九大是一次将载入史册的会议,将成为中国前进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大会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的发展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和尊重。此外,大会还描述了中国市场经济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中国商业、社会领域处在变革时期,一方面数字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切实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博喜文表示,中共十九大具有前瞻性,特别是更加细致和务实地制定了中国未来发展规划,以确保中国这艘大船的航行路线和方向始终正确。
博喜文在中共十九大召开之际就曾表示,虽然当前的国际环境相当复杂:有极端分子制造的世界范围内的恐怖袭击,有难民和移民问题,也有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加重,一些重要国家背弃应对气候变化举措的作法令人忧虑。但是中国积极的发展趋势没有发生变化:在过去几年中,就业率保持得很好,环境也比以前改善很多。如何继续推进法治建设,改善环境和强军建设非常重要,反腐任务依然艰巨。当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坚定不移地与贫困做斗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博喜文认为,中国的经济形势很好,而且中共十九大已经明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向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的道路上正确行驶,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柱,201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应当会超过6.5%。中国在改革、创新等方面的举措卓有成效,而且很重视数字经济和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新,这些都将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博喜文对本报记者强调,他对习近平今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论坛的演讲印象非常深刻,中国不仅保持本国经济健康增长,还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其意义如同“黑暗中的明灯”。
博喜文提到,过去一年,英国退欧,欧盟一体化道路漫漫,德美关系也不是一帆风顺,因此在许多重大国际多边问题上,德国需要更加稳定的国际伙伴,相信中国能够充当这个角色。博喜文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十九大后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国际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在这个困扰和繁杂的国际社会动荡期,世界需要一个和谐、强大的中国作为重要的稳定因素。博喜文表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振部分国家的经济、维持一些国家内部的安定,也让国际社会关注基础建设,国与国之间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成为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在采访的最后,博喜文特地向记者强调,包括德国媒体在内的部分外媒对中国的报道带有一定的偏见,他每每看到都感到非常气愤。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中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那些不实报道,应该予以反驳。
(本报海德堡10月26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