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进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官都村,果林漫山,生机盎然,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谁曾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个班子软弱涣散、群众上访不断、村容环境恶劣的穷村、乱村。2014年11月,因工作实在无法开展,官都村“两委”班子集体辞职。
2014年年底,时逢换届。一直在本地经营企业的年仅36岁的李延通被高票选举为村支书、村主任。作为临城县“能人治村”计划中引进的“种子选手”,不到两年就带领党员群众把官都村建设成了先进村。
李延通从修路架桥、清理垃圾、绿化硬化等做起,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他和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登门做思想工作。启动资金不足,李延通先行垫资16万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满意写在脸上,跟着党支部脱贫致富的热忱与信心也空前高涨。
老书记田停占在党员会上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工程量如此大,没想到进度如此快,没想到人心如此齐。
说到底,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车头有劲,火车才能跑得快
临城县1994年就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像官都村这样的贫困村有74个。“如果把全县的扶贫工作看作一列火车,那么各级党委就是火车头。”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说,有一个能干的村支书,一个村的脱贫工作就有了主心骨。
作为致富带头人,李延通明白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梦想。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向7000亩荒山要财富:成立金都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县扶贫龙头企业绿岭公司合作,助力500多户薄皮核桃种植户脱贫;引进投资1.5亿元,占荒山3000亩开展生态农庄项目,预计带动100余户脱贫。
“贫困村脱贫,支部书记必须是个能人。他既能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做通思想工作,又要懂项目会经营,能带动群众致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要重视本土企业家的作用,很多能干的村支书都是被群众推选出来的当地经营企业很成功的人,他们有帮扶家乡的情怀和实力。
“农村行不行,关键看班子。”在临城县挂职一年多的县委副书记侯兵发现,哪里的党建工作基础好,哪里的扶贫工作就有成效;哪里的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哪里的扶贫工作就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临城县目前220名村支部书记中,有138名为县里专门选育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精准扶贫,扶到群众心坎上
在临城县,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今年以来,74个贫困村的74个驻村工作队,共解决生产生活各类问题460多件。“只有真帮实驻,为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才能将扶贫扶到群众心坎上”。临城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张连路说。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临城县除了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其他扶贫方式也穿插其中,各自发挥着应有的效用。
黑城乡东牟村的赵占星与80多岁常年卧床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困难。临城县县委副书记王俊国介绍,县里引进了两家光伏企业,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苦户脱贫,可覆盖贫困户2000户,每户年均收益3000元,持续扶贫20年。赵占星家每年光伏发电所获收益近4000元。
临城县还在全省首创保险扶贫新模式,为2016年初建档立卡的近两万贫困人口,提供教育、医疗、住房三重保障,按每人每年交纳100元保险费标准,可享受5.7万元保险保障,保险费为县财政、扶贫办整合后的扶贫资金。老百姓因病因学返贫概率大大降低。
“我们不搞‘急躁症’,也不患‘焦虑症’。我们用实实在在的方法,取得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宋向党告诉记者,临城县给自己拟定的时间表是,2017年底前实现全部脱贫。
(本报记者 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