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心声】
“十九大报告提到,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谈到生态文明,山东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代表感受很深。
东营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依赖、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对东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申长友表示,作为退海之地,东营市土地盐碱化严重。为此,东营将治土改碱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实施,建设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系统,采取台田改碱等治理措施,改良土壤条件。同时因势利导,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的方式,积极鼓励造林大户、林业企业、林业合作社、个体农户等造林主体投资林业,引导群众连片规模化造林。目前,全市生态质量和环境承载力明显提升,2016年全市造林绿化面积达13.32万亩,全市林地面积由建市之初的40万亩增长到目前的16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3.7%提高到18%。
与之相配套的是,东营市铁腕治污,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实施水气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水污染治理方面,全面推行河长制,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持续改善;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今年1月至7月“蓝繁”天数170天,同比增加10天。
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城市的最高境界。“东营城市最大的特色就是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大湿地。”申长友告诉记者,多年来,东营市坚持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湿地之城、生态之城。
申长友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东营市正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求真务实抓落实,不断深化绿色发展,让蓝天常在、碧水长流、美丽与发展同行。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本报通讯员 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