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界代表之声】
朱炳文代表(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
不负人民重托 无愧历史选择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 高平采访整理)
陈坚代表(贵州大学校长):
以教育公平推动中西部高校振兴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关乎个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教育领域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家万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对贵州教育领域而言,也是如此:实施精准资助兜底线,增加资源供给促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拔穷根,推动精准帮扶助发展。然而,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
(本报记者 吕慎采访整理)
郭健代表(河北大学党委书记):
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习近平同志的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
作为一名高校代表,我深深地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更加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坚决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二是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宿舍,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三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 耿建扩、见习记者陈元秋采访整理)
杜玉涛代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党委书记):
投身科技报国、产业报国
我是一名来自科研一线的代表,曾多年在国外求学、工作。聆听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我备受鼓舞,爱国情怀被强烈激发,立志投身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决心更加坚定。
我特别注意到,报告中提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从追跑转向并跑,最终实现在全世界领跑。
(本报记者 严圣禾采访整理)
于长军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推动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
作为一名来自高校的代表,近距离聆听习近平同志的十九大报告,更加具有神圣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报告中提到的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们要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着眼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关键领域的科研攻关,取得更多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推动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促进,将科技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本报记者 赵秋丽、李志臣 通讯员隗海燕采访整理)
范群代表(浙江省嵊泗县初级中学教师):
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十九大报告中有两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海岛教师,我希望可以出台更多好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我在网上成立了“范群名师工作室”,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做法。今后要继续做“四有好教师”,无愧于党代表的使命,无愧于教师职业。
(本报记者 曾毅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