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
主持人:
王丹 杜羽 罗容海
嘉宾:
王寒松(十九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彭晓春(十九大代表,广西百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辛鸣(中央党校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我们党经过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本报特邀三位代表及学者,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进行解读。
主持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王寒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基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基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也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当前,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使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彭晓春: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处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辛鸣: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坚持和发展。坚持体现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目标坚定不移,发展体现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标准在提高。
首先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第二个节点的目标的标准则变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内容也更加全面。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担当、自我加压的崇高品格。
主持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理解对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新判断、新论述?又该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彭晓春: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相同社会形态的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也完全不同。我们党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根据时代阶段特征及时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
辛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和科学应对。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表现为,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则表现为虽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还有很多方面依然相对落后甚至差距还比较大,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内容不平衡、群体不平衡客观存在,发展的相对低水平、不稳定、不持续状态客观存在。这种反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更加突出,如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飞跃。但是对这一矛盾的处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也不会一劳永逸。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需要我们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从观念到制度都有根本性的变化,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度进行战略筹划,从推进共享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做出应对之策。
王寒松:站在需求角度看,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人民对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站在供给角度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此外,报告还提出两个“必须认识到”:一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二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两个“必须认识到”,道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变”是讲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矛盾关系的总变化;“不变”是讲从更长远的历史维度和更广阔的世界维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不足以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彭晓春: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特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主持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新时代,如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辛鸣:崇高的历史使命、宏伟的战略目标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政党;我们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伟大的政党最根本的是主义信仰宗旨的伟大,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这就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自我革命中彰显伟大、实践伟大;强大的政党要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来自纪律、来自制度、来自规矩,我们要严明纪律、遵守规矩,让制度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让政治觉悟与工作本领相得益彰,切实提高党长期执政的能力。
王寒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就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是前提和基础。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是关键与核心。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这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无论何种理论,必须同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把握时代大势,顺应人民期待,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等,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彭晓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要着力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着力抓好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三是要着力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四是要着力加强作风建设。要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五是要着力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运用好巡视这把利剑,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形成强大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