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绿色“打底” 幸福感更浓

    ——访四川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代表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8日 09版)

        【市县委书记说变革话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川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代表认为,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失去生态环境的保障,发展成就就会大打折扣,人民的幸福感就难以真正提高。”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侯晓春说,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山更青了,水更净了,天更蓝了,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流行……”侯晓春说,回顾过去的5年,人们普遍感受到,环境保护在加强,生态环境在好转,群众的幸福感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470万广安人民感受同样深刻。”侯晓春说,广安是长江主要支流渠江、嘉陵江的流域地,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广安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贡献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

     

        过去的5年,广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美丽广安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5%,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域开展“洁净水”行动,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3.7%;切实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GDP、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分别下降28.21%、61.75%。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广安收获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一座座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侯晓春说,广安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成功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广安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为可持续发展留下了更大环境容量和更多生态财富。

     

        数据显示,过去的5年,广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突破1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9%,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快于全国全省的良好态势。

     

        “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又为持续保护环境、改善民生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了两者良性循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侯晓春说,这5年,广安财政民生投入占当年公共财政支出稳定在65%以上,累计实施省、市民生工程660项、办理惠民实事20余万件;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12.2%,被评为全国优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0.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8.9%下降到3.27%。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