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村里的年轻人回到了梁家河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见习记者 唐芊尔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5日 09版)

        寒露初至,冷空气几乎席卷了整个陕北。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的梁家河村,最低气温已迫近零度。但寒冷丝毫没有阻挡人们探访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生活过的村庄。

        10月11日,记者从文安驿镇驱车前往梁家河。一路上,喜迎十九大的热烈气息扑面而来。汽车经行一段白杨夹道、红旗飘飘的水泥路,不到十分钟车便停在了梁家河村民委员会的大院边上。大院里站满了来参观学习的人。

        中午,在大院正对面的农家餐馆“梁家小院”里,老板梁强和妻子正忙着给客人上菜,十几张桌子都坐得满满当当。“今年生意好着咧,平均一天能接上三五十桌。”忙到下午两点多,梁强终于有空坐下来和我们聊两句,“接待的主要是来梁家河学习培训的团队。”

        从聊天中,记者了解到,梁强是梁家河本村人。“90后”的他,很早就外出打工,在煤矿上干了许多年。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村看望村民。这个消息传到了梁强耳朵里,在外漂泊已久的他心里感到特别温暖。当年5月,他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乐,“梁家小院”正式开张。

        “去年开始,来梁家河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到我这儿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今年估计能挣个三四十万元吧。”梁强笑着对记者说,“还是回到村里好,离家近,照顾老人孩子都方便。”

        和梁强一样,今年34岁的冯涛也在两年前回到梁家河。

        从上海回到家乡,有着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冯涛一直在思考,自己能为村上的发展做点什么。2016年7月,他成立了梁家河衡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主打手工酿造醋。“之所以做醋,主要是考虑到咱们梁家河农民种了不少粮食,方便自产自销。”冯涛解释说,“按照设计,醋厂的产量最多可达1000吨。”

        醋厂的建立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梁家河村乃至周边村落的就业。目前,冯涛雇的45名员工中,17个是梁家河村民,其余的来自文安驿镇周边地区。提起他的员工,冯涛很是自豪:“有不少二十五六岁的返乡大学生都来我这里工作,学会计、管理、理工的都有。”

        要放在五年前,像梁强和冯涛这样的年轻游子主动返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2009年以前,除了我,村里几乎没有50岁以下的,我就是村里最年轻的。”现年42岁的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回忆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总书记回梁家河之后的这两年,村里的年轻人慢慢都回来了。村里之前只有40几户人,现在有了80多户,几乎增加了一倍。”

        “日新月异!”文安驿镇文化旅游事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宝剑这样形容梁家河村这五年来的变化。他向记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家河村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2015年5月,梁家河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村民直接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2016年,梁家河村共接待游客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余万元。“去年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17987元,相比2014年翻了将近一番。”

        梁家河的年轻游子回来了,梁家河人的日子也一天天过得“年轻”起来。

        今年67岁的刘金莲在自己的小院里开了间小卖部,卖点本地的粗粮和布鞋,如今,她的店也已用上了微信支付。村里不少人还开起了网店,通过快递,梁家河的苹果、小米、红枣就能送达全国各地。

        “相信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一定会让我们梁家河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村里来。”村民老杨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见习记者 唐芊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