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藤条江畔

    作者:王剑冰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2日 08版)

        按照事先的安排,去采访云南元阳县的扶贫工作。

        我们去的是黄茅岭乡。这个乡较为偏远,走了很长一段盘山路,路上到处都能看到一种树,我记下了它们的名字——水冬瓜,据说水冬瓜树有利于保持水土。当然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山民知道树在他们生命里的重要性,所以从不乱砍滥伐。他们仍用祖辈流传的方式响应自然的呼唤。

        翻过又一道山梁,山腰处便是红河中丹橡胶实业公司的基地,高高的住宅楼在山谷中十分抢眼。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天然橡胶种植加工和贸易的中外合资企业,他们的橡胶农场就位于哀牢山余脉的西南侧藤条江和乌拉河流域,也就是我们所处位置的周围。公司为职工建起的住宅楼多是两室一厅的格局,室内的开关、插座、水管等设置得十分用心,从窗户望出去,满眼的风景。只要缴纳很少的费用,职工就能够住下,也可以把家人带来一同生活。

        给我们介绍情况的是一位胖乎乎的女孩,开始我还以为是个讲解员,没想到是黄茅岭乡党委副书记,名字叫杨春,傣族人。她介绍,这个公司是乡里引进的项目,意在带动当地人脱贫致富,实现企业与百姓之间的互利共赢。公司发展得很顺利,从2014年起,每年增加8000亩橡胶种植面积,到2017年年末,橡胶种植面积将达到52000亩。

        杨春只有30岁,工作认真而努力,丈夫在昆明戒毒所工作。夫妻俩每两周见一次面,杨春从黄茅岭出发,路上跑3小时,到达蒙自,丈夫从昆明开车过来。蒙自既是两人选定的中间位置,也是杨春父母的家,在那里他们得以完成一次爱情的聚会,艰辛又浪漫。

        黄茅岭乡在元阳的深处,乡里的人口包含了全县所有的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十分团结,显现出乡政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丹橡胶公司是个开场白,它似乎告诉我们,这是没有多少优势的黄茅岭乡在扶贫方面做出努力的一个见证。

        我们来到位于藤条江东岸的普龙寨村委会。在中原地区,一个村委会管着一个自然村,而在哀牢山,由于人口稀少,一个村委会管辖很多个小的自然村。普龙寨村委会,就辖茅山、红峰、苗新、虎匠、普龙老寨、普龙新寨等15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很分散,原先有的在山头上,有的在山腰间,生活环境都不太好,地少土薄,交通不便,出门难,经营交流也难,看病就更不用说了,并且还要承受山体滑坡的风险。杨春说,这些村寨享受到农村低保、农资综合直补等惠民政策,村寨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许多村寨集中搬迁到较为平坦的地方,产业也得到了初步发展。

        我站在高处看那些村子,它们就像棋盘上的一个个棋子,带子样的道路将它们连在一起。路是新修的,在山野间十分抢眼。我们上来的时候,走的就是新修的硬实的道路。若是以前,晴天暴土扬尘,雨天泥泞不堪。现在,这硬实的道路干脆连接到了近30公里远的黄茅岭乡政府。不仅如此,乡里还拨款改建了卫生厕所、人畜引水工程;为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乡里探索建立资金互助社,也就是农民自己管理的小银行,以方便农民借款,降低借贷成本,有助于农民种植香蕉、橡胶,养殖猪牛鸡等,激发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车子一路盘山,我们最终到达了红峰村。这个村子不大,只有28户人家,是一个在山下平阔处新建的苗族村。乡里贯彻扶贫政策,动员人们从山上迁来。对于迁建这样的村子,先要选址,找出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能安置多少安置多少,安置不下的,再安排到其他较好的村子里。

        别看村子小,红峰村有一正两副三个村委会主任。我和村委会副主任黄发富聊了起来。这个年轻人黑黑瘦瘦,挺精干的样子,中专毕业,也出外打过工,被选为村干部后就留下来了。在这里,村干部是拿工资的,虽然不多,但空闲时还可种种地。

        房子沿着新路排上去,有的临路,有的靠后一点。黄发富说那是先来先挑后来后选的结果,思想工作不是同时做通的。

        随便走进路边的一户人家。李布满的妻子正在屋子的一角踩缝纫机,一摞新布堆在地上,看样子是在为自己准备新装。聊起来才知道,在这里盖一座楼比我所在的中原还贵,贵在建筑材料——因为路途原因,沙石水泥运到这里价格就翻了倍。但是能够看得出来,几乎家家都建起了楼房,有些还进行了外部装饰,有些则只建了一个外壳,等有了钱再说。建房费用政府补贴一部分,村民自己出一部分。对于政府的扶贫政策,大家都给予了理解与支持。李布满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刚大学毕业,在四川打工,小儿子现在读高三。两口子思想很开明,尽管两个儿子上学都得花钱,还帮不上家里的忙,但也要供孩子读书。

        走出门外,发现门口的墙上挂着淡青的花,这是一种叫半抽的灌木植物,花可以染色,遇到年节,用来染糯米。我吃过这种带有香味又带色彩的饭食,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在山村,玉荷花、木棉花、苦刺花、云雀花、车厘子花都可以吃,这些花立春即开,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才会有细腻的心思用它们来装点自家的日子。

        车子顺着新修好的山路转下来,山路修得很结实,弯弯曲曲,盘上盘下,渐渐地就到了大山的外面。在公路两侧不远的地方,通连着一个个小村,有些小村是新近增设的,有些是原有的村子加入了新近从山头上搬迁下来的山民,居住条件与交通条件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回到镇子上,在一处工地我看到了两栋新楼。杨春说,黄茅岭乡政府在集镇所在地征地55亩,融资1600万元,带领100户贫困户实施搬迁工程。他们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分类安置:一是对较有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通过购买宗地个人自建的方式进行安置。这项计划有了眉目,我看到这两栋楼的对面,已经有人建起了自己的小楼,沿着路边,上面住人,下面可以搞经营,也使得镇子有了新的气象;二是对家庭条件困难的贫困户,使用异地搬迁建档立卡补助政策,在集镇异地搬迁点统一建盖60套,户不低于90平方米的小高层套房进行安置,并共有一楼商铺开展经营活动。我看到的就是这两栋住宅楼,目前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它们立在街道旁边,不久将成为镇上的一景。

        在工地参观时,我们看到了一位面容清秀的女工,安全帽后面露出一束长发。女工叫马么奔,已经有两个孩子,都在镇上上学。她和丈夫早就外出打工了,但都没走多远,多在元阳附近。他们一同在工地上干活,既能够相互照应,又能够照顾孩子,生活没有太大的负担。可以感觉到,她很满足。

        走访的过程中,我问起了镇上工作人员的家庭和生活情况,由于流动性大的原因,大多数人的家都在城里,每周能够回去一趟。如今交通便捷,一个个说起来都像杨春一样,心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也许知道自己不会在一个地方长待,却依然勤奋而努力地做好当前的工作。临走的时候,我们向他们送上了祝福。

        回来时,心情是舒畅的,车厢里有说有笑。车子不时地翻山越岭,跨涧过河,到处是香蕉林以及其他山林作物。车子踅下又一座山头的时候,藤条江终于露了出来,在大山的褶皱里,它一直深藏谷底。这是当地人们所依赖的一条大河,同红河一样,在他们心中享有重要的位置。这条江蒸腾的水汽,滋润了周围的大山和山上的生命。

        (作者:王剑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