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
开栏的话
时光是有味道的,是幸福的味道、期盼的味道、欢欣的味道。时光是有颜色的,是喜庆的红色、温暖的橘色、深邃的蓝色。“十九大时光”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矿企业、边防哨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机场车站码头,与基层党员干部一起喜迎十九大、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共度十九大时光的现场报道。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十九大时光”特别的味道和颜色。
8月底,刚刚成为黑龙江大学新生的方誉淇没想到,自己在校的第一份荣誉来得这么快——在黑龙江大学“青春喜迎十九大”军训演讲比赛上,他深情讲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方誉淇的热情被再次点燃:“国家富强,民族昌盛,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一起努力、奋斗。我希望党的十九大将这样的力量持续凝聚起来,继续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像方誉淇这样知党爱党的青年学生,在黑大越来越多。10月9日,记者走进这所诞生于延安、前身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的高等学府,找寻这所学校扎实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图景和能量之源。
图景一
“四进四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成必修课
“什么是全面从严治党?你是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十九大之后惩治贪腐会松懈吗?”在提出一个个问题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波开始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专题辅导”第六讲。
从理想信念到惩治贪腐,从党要管党到十九大后从严治党只会加强不会放松,10月10日下午,朱波用一连串生动的事例阐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学生韩梦婷听得入神,下课后她告诉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她越发迫切地想成为这支先锋队的一员。
加强高校党建,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2015年,黑大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支部、进头脑”专题教学工作,不断增强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学校已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课程设置为本科三年级的通识必修课,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专设了“专题”教研部,独立承担这门必修课的科研与教学任务。此外,为了确保“四进四信”教育工作实效,学校采取小班授课制,每个教学班不超过80人,努力做到双向、充分交流互动。
图景二
品牌活动做支撑,1650多万字记录学员心路历程
参观完哈尔滨党史纪念馆的当天,学校研究生院第十五期培训班学员婷婷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学习党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教育,让我们以史为鉴,知党爱党。亲身体验,才知今天来之不易。”
集体学习后,学生向广韵在日记本上写道:“我要向那些优秀的党员同学看齐,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每个日记本,学校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刘凤影都会仔细看,而更令她欣慰的是,自2009年研究生院分党校成立以来,这样记录每位学员点滴思考的小本子,已积累了3300多本、1650多万字。
这样的感受,源自分党校持续推进的活动建设。“8年来,我们培训学员3554名,组织开展专题讲座108场、社会实践活动700余次,‘党员讲党课’比赛30多场。长期积淀,我们的党建活动成为品牌,很多活动已在全校推广,廉政情景剧《两个市长》还获得了去年黑龙江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二等奖。”刘凤影说。
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李博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张普庆、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杨译迪等先进个人从这里走出,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省优秀志愿服务品牌等先进集体在这里创立……推进党建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图景三
服务教学科研,长江学者担任学院党委书记
今年7月,一次人事变动在黑大校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环境与能源光催化领域颇有建树的长江学者井立强,担任了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党委书记。
校党委书记刘德权解释:“学校启用知名学者担任二级党组织书记是工作上的大胆尝试,目的是把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起来,便于基层党建更好地指导并服务教学科研。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好了,配强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激发师生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热情,从而推动教学科研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这个举措,很快见到了效果。刚刚接手学院党的工作3个月,井立强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想法:“基层党建工作类似于化学组装,即从党员发展(活性原子遴选)到党支部组建(原子集合体构筑),再到基层党委建设(纳米结构体系组装)逐步发展的3个层次。这么一说,能让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老师们更好地认识、更加积极地配合党建工作。”
化学学者的敏锐和前瞻眼光,让井立强对未来党建和科研工作的融合,有了更多想法。他说:“高校党建的目标是引领和服务师生,重点在基层院系,希望党的十九大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更有力的新举措。”
图景四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思政工作用活新媒体
这几天,一篇《别慌,我在》的微信文章,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中广为流传。这篇文章通过一位大学辅导员的讲述,告诉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毕业生如何做好考研、就业等方面的准备。
“看到这篇文章,心里暖洋洋的。‘寇掌柜’给了我们安慰和鼓励,也在指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有他,真好。”学生王慧颖动情地说。
学生口中的“寇掌柜”,是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寇玉达。文章出自他经营的“74号文字铺”,这个以黑大地址——学府路74号命名的微信公众号,在学校内颇具名气,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精神栖息地和交流平台。
“目前,学校已有70%的辅导员开通了个人微信平台,随时与学生交流。”学工部部长丁宏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创新工作载体,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
(本报记者 晋浩天 赵洪波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