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让乡亲过上好日子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四川省蓬溪县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03版)
    蒋乙嘉(中)在为村民讲解千叶佛莲的生长习性。 新华社发

        【十九大代表风采】

     

        这个国庆假期,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拱市村异常热闹。农家乐生意兴隆,山上山下赏花者络绎不绝,特色农产品成了抢手货。

     

        数着不菲的收入,开农家乐的村民朱福明说:“蒋书记领着我们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朱福明嘴里的蒋书记,就是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这个村里走出的娃,发家后又回到村里,用十年时间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

     

        拱市村,距蓬溪县城25公里,典型的川中丘陵,沟壑纵横,人多地少还十年九旱。1959年,蒋乙嘉出生在这个穷山村。幼时的蒋乙嘉时常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改变家乡的面貌。他1978年参军入伍,1997年退伍复员,当过搬运工、做过小买卖、开过洗煤场、经营过食品和物流配送。通过多年艰辛创业,蒋乙嘉成为身家数千万元的企业家,生意遍及北京、内蒙古等地。

     

        生意成功后,蒋乙嘉儿时的梦想时常发酵。2007年,蒋乙嘉放弃城市的舒适繁华,回到拱市村。原本只想为村里修好路就走,结果却来了就不再离开。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应该为家乡做点事。”他给503户1700多位乡亲描绘了灿烂前景:“让鲜花开满村庄,让土地充满希望,让村民过上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

     

        蒋乙嘉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陆续出资近500万元,为村里建起通镇路、环山产业路、生产梯道等,实现硬化路户户通。后又投入160多万元进行农田水利改造,彻底改变全村“靠天攒、望天收”的干旱缺水现状。十年时间,他自己投入村上建设的资金超过20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蒋乙嘉着手引领群众致富。经多方论证挑选,拱市村率先引入千叶佛莲并进行良种培育。这种花适合丘陵种植,花期长,一年可变三次颜色,用途广,产业链条长。后来,又根据地形、土质条件等陆续引入矮晚柚、生态田藕、仙桃、有机水稻等现代农业项目。为消除群众担心失败的顾虑,蒋乙嘉想了很多办法,带头寻找市场,带头筹资入股村上的股份公司,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如今,拱市村家家有别墅,户户设施完备,过去野草横生的撂荒田变成了“希望田”。千叶佛莲长满山岭,销到上海一盆可卖6000元,去年,卖了400多万元,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佛莲基地;生态红薯每天网上销售上万斤,村里还统一注册了“金薯”商标;门前的藕田夏赏花,冬售藕,成了村民的“金田”……

     

        拱市村富了,蒋乙嘉希望自己能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2015年,在蓬溪县委支持下,拱市村与周边5个相邻村携手建立拱市联村党委。蒋乙嘉被选为拱市联村党委书记,承担更大的引领责任。

     

        前不久,拱市联村搞起了文化艺术节,引来一批企业投资,准备建设中药材基地,在村里建设饮料厂、鲜花加工厂。联村种下的核桃等农作物将进入丰产期。蒋乙嘉的新梦想是将拱市联村农业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把联村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4A级景区。蒋乙嘉,正带领拱市联村阔步行进在小康路上。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