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武警工程大学的足迹】
有什么样的眼光,便有什么样的格局。武警工程大学在推进转型发展中,以强军目标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更新办学观念,聚焦人才培养,促进了教学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使大学全面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1 找准定位
习主席强调,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有一流军事人才、一流军事理论、一流军事科技。推进转型建设,关键在于思想转变,抢占转型的制高点。武警工程大学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只有把大学建设放在部队建设大系统中来思考,才能找准学校在新的军队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明确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肩负起培养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部队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任。
正是在这一战略思维的指引下,武警工程大学党委“一班人”历经10个月的研究、论证与思考,制订出《武警工程大学建设五年规划》,科学描绘建设蓝图——对学校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建设水平等重大问题,进行总体设计、分类规划,避免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大学上下按照蓝图整体推进,完成了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教学体系建设等任务。
为抢占未来信息化教学“制高点”,学校投资数百万元,建成并不断升级改造以校园网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与管理系统。依托校园网信息技术中心,不仅与全校1000余个信息点连接成网,为教学管理、教学监控、教学实施、自动化办公搭建完善的技术平台,还与中国教育网等特色网站联通,实现了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建成100多个多媒体教室,42个专业实验室,58间云教室,建立以多媒体教案库、课件库、素材库、案例库和试题库为内容的“五库”体系,实现由传统教学向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转变。
2 寻求突破
武警工程大学党委“一班人”深入落实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调武警院校改革要跟全军改革融为一体,要在学科更加完善,特色更加突出上寻求突破。
聚集“打胜仗”目标,学校对原有学科进行优化重组,重点构建起以军事通信学、军事装备学2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为龙头,以作战指挥、武警通信、遂行任务环境与信息处理、武警指挥信息化、军事信息安全等五个重点学科为牵引的学科体系。
按照贴近部队要求,学校大刀阔斧推进作战指挥教学改革,统筹建设12门作战指挥课程、9个课题想定和32个实战化案例。紧贴实战需求,学校主动与部队共建21个实战化教学基地,积极推进实战化教学向深度广度延伸,今年以来安排2批次65名教员赴基层一线供职锻炼,28项部队作战训练成果融入教学。
建设一流院校,要有一流人才。学校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分三批次从解放军院校和武警院校,集中选调了66名优秀教员;派出6个工作组到22个总队、机动师,选调74名近三年表彰的优秀教练员标兵和优秀基层干部,使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杨绍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等5名院士和2名长江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每年选送30名青年教员攻读研究生、博士生学位,成立“艾渤青年科研基金”,鼓励青年教员脱颖而出。
学校研究制定《武警工程大学人才建设规划》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突出抓好教员考评、任用、培训、管理教育和奖惩等环节,促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5年来,学校获得国家、军队优秀教学成果12项,14项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支结构合理、视野开阔、业务精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悄然形成。
3 融合办学
今年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2所驻地高校90余名专家教授,相继登上武警工程大学讲台。这是武警工程大学实施军民融合协力办学的一个缩影。
武警工程大学政委沈德富说,西安高校林立,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众多,我们借助社会资源协力办学,是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利民利军利教的长远大计。
针对部分专业课教学力量不足的实际,学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2所西安高校主动对接,就教师聘用、人才引进、学术科研等方面合作进行深入交流,确保新组建学科在顶层设计、教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方面的高起点、高标准,以保证合训人才培养的高水平。
这是不可思议的一幕:不借助任何光学摄像装备,隔着厚厚的墙壁,一个密闭房间内多个人员的一举一动,竟在室外的一个屏幕上“直播”——他们的外形轮廓、准确位置以及行为特征,被不同颜色的“点阵”实时清晰勾勒。无论是探测精度还是成像的精细程度,眼前的这个刚刚诞生的三维隔墙雷达理论样机足以让业内人士惊叹:中国已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超宽带探测技术的隔墙雷达。这个由武警工程大学装备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与中国兵器北方通用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隔墙雷达”,从零起步,不断突破技术难点,从最初简单的一维单点定位逐步发展到二维多点、三维成像定位,可实现多个人员目标探测和成像,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学校按“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合作互赢”理念,主动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60多家军内外单位联姻,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24所著名高校和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联合科研攻关,争取到反恐图像目标识别方法研究、无线视频枪瞄系统等多项国家军队重点科研项目。
近5年来,武警工程大学科研课题获准国家级项目37项,全军、武警部队和省部级项目120项,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40项,研制的“催泪弹”、单兵喷雾驱散器、小型多功能战术无人机等装备部队,在部队遂行“处突”“反恐”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通讯员 张锦星 本报记者 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