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4日 星期日

    重现山西好风光

    作者:本报记者 杨珏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4日 01版)

        【砥砺奋进的五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行动】

     

        每年10月,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抵山西省平陆县黄河三湾湿地,回“娘家”越冬。

     

        断流20多年的晋祠难老泉,地下水位已累计上升23米多,距离泉口越来越近,有望很快复流。

     

        从白天鹅回归到难老泉有望复流,山西人看到了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当前,山西正在把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重现“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两个23%

     

        山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贫困面大,全省119个县区,贫困县占到将近一半;另一方面贫困程度深,现有贫困人口80%以上集中分布在西部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区、东部太行山干石山区和北部高寒冷凉区3大区域,这些地方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

     

        面对历史欠账,面对脱贫攻坚的重任,面对贫困山区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的现实,山西全省上下达成共识:只有拔除生态环境恶劣这个“穷根”,只有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大战役”,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努力还旧账,坚决不欠新账。”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斩钉截铁地表示。与此同时,山西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工程,通过增加生态建设投入,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治山治水、植树造林,让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路径。

     

        围绕“一个战场,两大战役”,山西拿出了“五个一批”实施路线图,即生态治理、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业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造福百姓,在脱贫攻坚中改善生态环境,力争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和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均达到23%以上。

     

        为确保“五个一批”任务顺利推进,山西在投融资、资产性收益等影响脱贫攻坚的关键领域进行了大胆尝试。首先,打造专业的融资平台,为林业精准扶贫提供不低于150亿元的授信。其次,以林权改革为中心,以推进股份合作为重点,培育多种形式的林业经营主体,千方百计激活林地资源。

     

    造100亩林稳定脱贫8人

     

        林间小道崎岖难行,樊芳庆走得很快。他一边介绍林子里的珍贵树种,一边讲着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丝毫看不出他只是兼职护林员。

     

        作为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北平镇党家山村贫困户,老樊入股了村里的和顺昌种植合作社,成为一名种植猪苓的社员,现在每年有3000元的分红,看护劳务费还能挣4000元。

     

        老樊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这是山西创造的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模式与贫困人口参与管护实现就业双重帮扶的结果。

     

        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介绍:“今年山西省将对贫困县现有的1784万亩公益林提高管护标准,由每亩3元增加到8元。还将对59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每年新增的造林地每亩每年补助10元进行项目化管护。”

     

        比老樊的合作社更红火的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过去山西造林项目采用招投标的形式,贫困地区的群众一没资质、二没组织,很难从中获益,对此山西主动把贫困人口组织起来,参与生态治理,在建设绿色家园的过程中增收脱贫。

     

        岚县地处吕梁山区,土地贫瘠,生态脆弱,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县里开展了购买式造林试点工作,将造林任务和资金向贫困乡村、贫困户倾斜,贫困农民就地转化成造林产业工人和生态保护人员,通过身份转变实现就业脱贫、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共办理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75个,合作社80%的成员是县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如今,山西已经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2926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力6.2万人。仅今年春季造林期间,山西省贫困人口参与造林获取的劳务收入达到4.26亿元,人均收入8000余元。

     

        造100亩林可以稳定脱贫8人,一面是增绿,一面是脱贫。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既能弥补多年以来山西形成的生态“短板”,又能激活山区土地、劳动力等各种资源,给贫困人口带来脱贫增收的希望。

     

        (本报记者 杨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