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高层论坛上,来自中国-东盟1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位代表,凝聚共识,倡议合作,提出“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桂港澳与东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建设,共同打造大健康产业亮丽创新名片的‘南宁倡议’”。
药香飘四海,悬壶济苍生,中华医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华医药沿着“丝绸之路”向外传播,促进了中华医药与东盟传统医药交融互通。中国与东盟唇齿相依,命运相连,携手大健康产业创新合作前景广阔。
“‘南宁倡议’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广西科技厅厅长曹坤华表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被列入我国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是我国和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重点发展的产业。
中医药在东盟地区发展前景良好
“广西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有先天优势。”广西药用植物园主任缪剑华详细介绍广西具有的4个优势:一是中医药资源丰富。广西的药用植物资源、药用动物资源、海洋资源近7000种,物种基源种数位居全国前列。全区人工种植药材面积180多万亩,约占全国栽培面积的1/5。广西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是我国“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凭借中医药资源优势,广西成为全国8个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之一。二是少数民族资源多样化。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其中壮、瑶、侗3个少数民族的医药资源十分丰富,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和方法。三是文化底蕴深厚。广西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基础,居民平和的心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当地丰富的药物资源保障等都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四是人力基础牢固。广西有中医药专业院校,还有中医药(民族医药)专业医院,培养了大量中医药人才。
在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上,广西更是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缪剑华认为,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通过广西来获取更多的药用植物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疾病谱相似,形成了相近的用药习惯,加强中医药合作具有广阔前景。目前,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已相继承认中医或中医师行医的合法地位。东盟各国陆续兴办中医教育,推进中医准入制度,增设中医医疗服务,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开放中药市场。中医药在东盟地区的认可度高,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创新合作不断深化
今年以来,广西从打造创新平台、找准对接方向、助推科研体制改革三大路径齐头并进,全力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6月16日,广西药用植物园分别与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大基因签订合作协议。广西药用植物园与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桂澳道地药材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与华大基因共建国家基因库药用植物资源活体库和药用植物基因组学转化研究中心。这些创新平台落户广西,为实现国家药用资源战略保护、引领“一带一路”的东盟区域药用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9月14日,广西正式启动“药用植物4.0计划”。该计划将依托广西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使药用植物研究实现标准化、精准化,在未来四年内完成12000种药用植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信息挖掘,建立全球信息量最全的药用植物大数据中心;建立全世界最高通量的药用植物基因组辅助育种平台,建立一套跨组学、大数据集成的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精准筛选、功能验证的平台,为广西打造千亿元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该计划还将吸引全球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促进“一带一路”药用资源的深度开发。
“药用植物4.0计划”的启动,找准了广西与港澳及东盟创新资源的对接方向。缪剑华认为,该计划不仅能支撑大健康产业所需要发展的物质基础,也为“一带一路”提供数字之路,同时为人类安全与自我保护提供了实践的方法和基础。
搭建平台扩大影响
举办了5届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大会(CATCI)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与日俱增。9月13日举办的第5届(CATCI)围绕“打造‘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这一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广西药用植物园一直致力于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广西的通道作用、门户作用与支点作用,借助东盟丰富的药物资源与技术设备,就内地的药物技术和方法展开合作与探讨。”缪剑华说,今年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5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的召开,对传统医药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此外,广西药用植物园还将继续寻求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合作,致力于将东盟国家优秀药物资源与技术“引进来”,让我国优秀的中医药资源与种植技术“走出去”。同时利用泰国、缅甸等国家的丰富资源,在广西实行产业化生产,进而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的局面。
(本报南宁9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万玛加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