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在人权领域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治理

    为国际人权事业贡献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本报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2日 10版)
    9月11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人权事业进展”展览在日内瓦万国宫开幕,图为观众正观看展览。何农摄/光明图片
    8月31日,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万国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表演舞蹈《千手观音》。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摄
    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8月26日来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皇家医院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筛查,正式启动“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阿富汗行动”。 新华社记者 代贺摄
    今年4月,在距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160公里的“格格杜垦区”,中国援科农业水稻技术组高级农艺师刘连晋(右三)和农艺师张勇(左一)向科特迪瓦稻农讲解水稻种植技术。新华社记者 陈晨摄

        9月11日至2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6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为庆祝会议的召开,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共同主办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人权事业进展”展览11日在日内瓦万国宫开幕。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期间举办以人权为主题的展览。展出的70多幅图片和15部微视频从减贫、教育、就业、健康、环境、民主、法治、宗教、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援外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以及中国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作出的贡献。

     

        在此之前,8月31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我的梦”主题演出,为此次全会进行热身。这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自1987年成立以来首次走进万国宫。“我的梦”主题演出充分展现了中国在保障残疾人权利、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中国重视促进和保护人权的积极形象。

     

        今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深入阐述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而在人权领域如何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治理,则是中国为国际人权事业贡献的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6月22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5次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中国提出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首次将“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引入国际人权体系。决议明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具有重大贡献。呼吁各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

     

        人权理事会是联合国系统中的政府间机构,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工作,解决侵犯人权的状况以及对此提出建议。理事会负责讨论全年所有需要关注的人权问题和状况,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举行会议。人权理事会取代了之前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由47个通过联合国大会选举的成员国组成。2016年,中国以180票的高票第四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成为为数不多的四次当选的国家,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肯定。

     

        人权领域如何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治理

     

        人权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和改善全球人权治理,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目标的实现?这是中国的思考。

     

        习近平主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对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中国外长王毅的眼中,在人权领域应该这样理解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治理:

     

        ——主权平等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根本。主权平等是当代国际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国际人权法和联合国人权工作的基本原则。“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国际人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商量,全球人权治理体系要由各国共同建设,人权发展成果要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各方应该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以平等的伙伴姿态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各方都要客观公正看待他国人权事业发展,不能把人权政治化,不能借人权干涉内政,更不能搞政权更迭。事实证明,将自身价值观和人权发展模式强加于人,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甚至发动战争,只会造成混乱,导致打开潘多拉盒式的持久动荡。这样的例子很多。

     

        ——和平安全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前提。安全是最大的人权。战乱、冲突和地区动荡是导致大规模侵犯人权现象的主要根源。叙利亚儿童艾兰在还不懂“人权是什么”时,就已失去生存权,这值得深思。没有和平,何谈人权?没有安全,何谈尊严?没有稳定,何谈自由?各方应止戈化武、讲信修睦,为促进和保护人权提供基本的外部条件。一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安全稳定的国内环境。正如同恐怖分子没有善恶之分,违法犯罪分子也没有好坏之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犯了法,都应受到应有的处罚,这才符合真正的法治精神。各国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努力,应该得到尊重和支持。

     

        ——共同发展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关键。“仓廪实而知礼节”,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为实现各项人权创造了基本条件。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发展事业带来重创,也为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维护发展权增添了挑战。各方要以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为指引,坚持以“发展为基础”落实2030年议程,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确保人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各国有权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各国人民有权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国际社会要坚持南北合作主渠道,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帮扶力度,优先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饥饿和贫困,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不让一个人掉队”。

     

        ——包容互鉴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动力。“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社会因包容而丰富,文明因多样而精彩。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和保障模式。人权事业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各国国情和人民需求加以推进。各国人权发展理念和实践的丰富多彩,应该成为国际人权事业欣欣向荣的源泉,而不应成为各方对抗对立的根源。不同国家、文明和族群之间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各方应尊重他国人民自主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坚持建设性对话,妥善处理人权分歧,共同寻求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有效途径。

     

        ——民主民生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抓手。民主和民生是人权的两个方面,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都是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奋斗目标。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与公民政治权利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各项人权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各国应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需求,平衡推进两类人权,将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统筹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兼顾权利和义务。

     

        中国既努力提高本国人权发展水平,又积极推动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

     

        中国始终高举人权旗帜,既努力提高本国人权发展水平,又积极推动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

     

        中国是人权发展道路的探索者。我们坚持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坚持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相统一,坚持民主与民生协调推进,坚持两类人权协调推进,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70万亿人民币。我们解决了13亿多人民的温饱问题,减少了7亿多贫困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为7.7亿人提供就业,实现9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关爱2.3亿老年人、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和8500万残疾人,保障6000多万城乡低保人口基本生活,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6岁多,被联合国誉为“过去30年间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推进,司法领域人权保障取得重大进展,人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更加广泛。中国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合法权利,人权成就有目共睹。中国人权事业的巨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道路优势。

     

        中国是全球人权治理的参与者。中国始终秉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全面深入参与国际人权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人权体系。中国加入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6项核心人权公约在内的26项国际人权公约,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多次接受国别人权审查和人权公约履约审议。我们同近40个国家举行人权对话与交流,同联合国人权机构开展建设性合作,为国际人权治理注入了动力。

     

        中国是国际人权事业的助力者。截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投入运营,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正式启动,将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中国于今年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让这一倡议更好造福世界。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发展将为全球人权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联合国见证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但国际人权领域仍须应对“治理赤字”

     

        “人人得享人权”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在“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后,我们的先辈们痛定思痛,成立了联合国,以“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国际人权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见证了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世界相对和平与安宁,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免受战争和冲突影响,和平权和生命权总体得到保障。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指引下,全球11亿人脱贫,发展中国家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1%,全球可获取饮用自来水人口增加19亿,35亿人可使用互联网。各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提高,生存权和发展权取得巨大成就。国际社会接过历史接力棒,制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勾画出2030年实现零贫困的宏伟蓝图。人权主流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人权合作蓬勃发展,公正、客观、非选择性原则成为联合国人权工作的基础和遵循。

     

        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也见证了国际人权事业的风险和挑战。世界不公正、不容忍、不安宁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依旧突出。全球7亿多人仍在极端贫困线上挣扎,超过1.28亿人急需人道援助,超过6500万人逃离故土,2400万冲突地区儿童无法入学。人权政治化倾向有所上升,双重标准仍大行其道。这些“人权乱象”考问着人类良知,侵蚀着人权的基本价值,也暴露出国际人权领域的“治理赤字”。

     

        目前,国际人权合作不断发展,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合作不要冲突,要包容不要施压正在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完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任重道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促进全球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3月,中国代表140个国家在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上发表题为《促进和保护人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共鸣。2017年6月1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马朝旭大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称,国际社会在新时期推动人权事业需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坚持主权平等。国际社会应该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以平等的伙伴姿态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各方都要客观公正看待他国人权事业发展,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将自身价值观和人权发展模式及标准强加于人,借机干涉他国内政。

     

        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国际社会应该努力发展和完善联合国人权机制,确保其公正、客观、建设性、非选择性地开展工作,同等重视各类人权,推动各方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共同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国际人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商量,全球人权治理体系要由各国共同建设,人权发展成果要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

     

        第三,坚持对话合作。国际社会应该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通过对话增进了解,缩小分歧,通过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各国人权事业共同发展。

     

        第四,坚持包容互鉴。人权事业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各国国情和人民需求加以推进,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和保障模式。国际社会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让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兼收并蓄,通过建设性对话,妥善处理人权分歧,共同寻求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有效途径。

     

        第五,坚持和平发展。战乱、冲突和地区动荡是导致大规模侵犯人权现象的主要根源。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没有和平与发展,人权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际社会应致力于维护持久和平,实现共同发展,为促进和保护人权提供坚实基础。

     

        (本报日内瓦9月11日电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