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金秋时节,谷是露天的大地金矿,一片又一片,照亮了我的念想。
谷的脚步很慢,数千年的时光都无法改变它。曾经,我试图追寻谷的足迹,无论北国还是江南,怎样的水土全都尝试过,谷还是谷的本色,就像我的黄皮肤。
谷让我不由得想起祖辈渐行渐远的背影。小时候,奶奶戴着老花镜,用簸箕盛着石碾磨出的糙米,小心翼翼地将谷与米一粒粒分开,然后做成粗糠饭和馍馍,又硬又涩,吃着卡嗓子,却能充饥。那个年代,谷很稀少,我从奶奶认真而虔诚的眼神中读出,谷如父亲,扮演着一个家庭最关键的角色。
在父亲离开的那年,他用四四方方的木制打谷斗徜徉在一片金色海洋里,广袤的田野瞬间成为谷的阅兵场,一抡一甩之间,噼噼啪啪声中,谷穗像勇往直前的战士,义无反顾地投身方斗的围城。我不明白平时内向寡言的父亲此刻为何一边大声吆喝着,一边喘着粗气,近乎固执地选择最原始的方式与谷交流。
当我独自面对谷的时候,才真正懂得谷是有灵性的。催芽播种,插秧蓄水,除草施肥,收割翻晒……每道程序手脚丝毫不能怠慢,农人就这样将自己的情感深深融入一次次鞠躬里,而谷则用颗粒归仓兑现着自己的承诺。一滴汗,一粒谷,这分明是生生不息的轮回口诀!
离家的那段岁月,梦中常常被谷的棱角刺痛。黄土地、父老乡亲、老屋粮仓……那些与谷有关的事物,是否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时光如潮,可以淘走太多的东西,除了谷,或许那都是缥缈可变的吧。而谷依然沉稳简朴,将岁月长河塑造成沉甸的一米光阴。一粒谷是渺小的,不小心掉进土壤里,半天都找不到踪影。然而,许许多多聚在一起,再粗壮的秸秆也会为此弯腰低头。
许多时候,我通过谷怀念未曾谋面的祖辈,甚至千里之外的黄河和黄土高原,感到无比亲切。谷让我觉得,天下再大也不过谷的尺寸,走得再远也不孤单,跑得再快也不害怕。
一位农人告诉我:“床头有担谷,不愁无人哭。”谷不仅是勤劳的信物,更是农人生活的忠实伴侣。对于农人来说,谷何尝不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呢?
米的真名叫谷,这也是我一直想向孩子们传授的人生第一课。谷虽然表面粗糙,但饱满结实、棱角分明。剥开谷的黄外套,才见清白纯净的米心,之后便有了香喷喷的米饭。我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叮嘱孩子:“千万不要忘了啊,谷心才叫米,一如父辈那古铜色肌肤下深藏的心,或许长大后,你自然而然也会变成谷的模样。”
如果米是金,那么谷便是矿。正如很少有人知道金子最初的样貌,也没人愿意了解米的过去。如今,我们离开谷已经很遥远了。若干年后,还有多少人能够感知谷的存在?
(作者:廖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