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02日 星期六

    文化+开放,打开山西转型发展又一扇窗

    作者:本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02日 12版)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大院景区游人如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山西省级非遗传承人农民赵林堂在彩绘陶艺工艺品。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创视域】  

     

    编者按

     

        作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大省,山西的“保守”“闭塞”同样出名。或许是长时间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束缚了山西人的头脑和手脚。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山西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第三届山西文博会上,“文化三晋·开放山西”更突出了“开放发展”的鲜明特色。其实,山西从来不缺少开放的基因,五百年晋商辉煌彰显出的就是一种开放精神。在文化+开放的引领下,山西正在努力打开转型发展的又一扇窗。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指示给山西的发展提供了指南。

     

        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彰显的就是开放的精神。今天的山西大地亟待敞开大门、开放发展。

     

        透过晋商的辉煌看今天的三晋大地,山西在全国的发展中掉队了、落后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继承发扬好前人的开放精神。痛定思痛,山西人正在重拾“开放”利器,让文化+开放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晋商文化的开放基因扑面而来

     

        8月24日至28日,“文化三晋·开放山西”成为朋友圈中的高频词,这正是第三届山西文博会的主题。作为文博会的重头戏,“开放的山西”主题峰会纵论晋商的开放精神,更是传递出三晋大地开放的强音,也彰显出山西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决心和信心。

     

        一个月前,火爆微信的“长草颜团子”正式作为本届文博会的吉祥物亮相。

     

        而早在半年前,制作方十二栋文化CEO王彪就收到了山西省委宣传部的“橄榄枝”。

     

        与此同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山西团开放日上,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也早早向与会媒体发出了“开放”之邀——欢迎新闻界的朋友来参加秋季举办的第三届山西文博会。

     

        一进文博会会场,就感受到浓浓的开放气息。同样感受到山西开放气息的还有20多个省(区、市)、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家参展商,以及30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无论是传统手艺人在展台前亮绝活,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都展示出山西文化的魅力,展现了山西文化自信、合作包容的开放形象。

     

        晋商是山西的标志,晋商曾依靠开放和诚信称雄商界。发掘晋商的开放精神,对于志在开放发展的山西人,意义尤为重要。晋商的开放精神与文化的包容和开放不谋而合。

     

        在王清宪看来,晋商从一出现就具有开放基因。晋商通过流通获利,而不是生产与经营相结合,注定了其经营的开放性特点。从人才选用机制上的“经理制”,到引进资金时的“股份制”,尤其是“顶身股制”,体现出晋商开放的经营思路与高超的管理智慧,具有很多现代企业精神的特点。

     

        王清宪指出,开放的意识造就了晋商发展的“大格局观”,使晋商突破地区限制,建立起“联号经营”的组织结构形态。“联号经营”模式不失为对商号、票号组织形态的一次有益探索。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打破狭隘的地域概念,商人组织由会馆转变为公所,实现了“无分畛域,内外市商,皆连为一体”,成员间的关系逐渐由地缘关系转化成业缘关系,商业性增强。山西商人始终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因势利导,推动商人组织由自发性管理发展到自觉性管理。

     

        “诚信确是晋商文化之魂,但光说诚信是不全面的,概括晋商文化,不该把‘开放’丢掉,而是要把‘开放’放到诚信之前。”王清宪说。

     

    2.挖掘晋商文化的价值源泉

     

        晋商文化是近代山西文化的重要标志。针对山西开放不足的问题,把晋商文化中的开放基因提炼出来,有益于今天的山西人特别是新晋商增强开放的文化自信。

     

        作为晋商后人,山西人的血液里从来就不缺乏开放的基因。由于长期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粗放式发展,山西被贴上“闭塞”“落后”的标签。此次山西文博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正是渴望改变的山西人发出的强烈信号。

     

        此前这样的信号早已传递出来。2016年10月底召开的中共山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曾指出,山西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不足,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素质和开放能力;中共山西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他又提出,要彰显晋商的开放精神,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明清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单说晋商勠力开创的“万里茶路”,就是欧亚唯一陆上通道,就是当时“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开拓创新可歌可泣的开放篇章。

     

        “开放的山西”主题峰会上,多位专家表示,在以开放发展为关键词的山西,挖掘和研究晋商精神须更注重晋商文化开放基因的提炼,使开放这一体现晋商精神的重要特质,成为新的不断增强全社会开放发展的巨大文化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晋商积极开拓,足迹遍天下。”著有《成败晋商》一书的北京大学教授周建波说,晋商通过走西口、走东口,成功地开发出东北、内蒙古、新疆乃至东欧、俄罗斯、朝鲜、日本市场。可以说,晋商开启的针对中下层的信用贷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金融革命。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燕红忠谈到,山西票号是中国传统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创新,它推动了金融市场整合和埠际贸易的大发展,推动了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代表了当时中国金融体系的自主发展和演进路径。

     

    3.以文化+开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山西商人上下数百年辉煌历程,走的是一条开放发展的道路,其成功离不开栉风沐雨、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离不开诚信笃实、义孚天下的诚信理念,更离不开变中求新、变中求进的文化与智慧。

     

        周建波认为,正是依靠卓越的创新能力,晋商才能够突破技术的限制,不但在人迹罕至的大草原、戈壁滩开拓出商路,还能在冰冻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送货任务;正是依靠卓越的创新能力,晋商才能在广阔地理范围内与收入各异、偏好各异、风俗各异、语言各异的不同社会群体达成利人利己的各种制度安排;正是依靠卓越的创新能力,晋商才能突破质押、抵押放贷的限制,成功创立了印局、钱庄以及不同业态的金融机构,将信用放贷的作用大大发挥。

     

        “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晋商成在不断创新与转型,败也在未抓住机遇及时改革创新。”晋商资深研究专家、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张正明可谓语重心长。山西振东药业集团董事长李安平更是深有体会,他说:“创新要从理念到经营、到管理、到人事、到科技,持之以恒、永不止步。”

     

        专家指出,开放精神是三晋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是山西历史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晋商走向世界创造辉煌的文化名片,是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宝贵财富。山西历史文化的鲜明特色是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

     

        开放发展需要文化自信。文博会已经成为国内外了解开放山西的一个重要窗口。仅在文博会开幕当天的签约仪式上,83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总金额就达269.17亿元。项目覆盖范围广、品位层次高、发展潜力大、预期收益好,对整合山西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与金融、旅游、科技深度融合,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最重要的是以晋商的开放精神提升文化自信,以开放的心态引进更多新元素,以多要素新组合来实现创新,推动山西转型发展。

     

        (本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