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生存、发展并创造特色,必须牢固确立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生命线的观念,必须坚持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回首这些年本科教学质量建设上的努力,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杨胜宽这样说。
质量规格从“重知”向“重用”调整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师院校,乐山师范学院自建校以来,就一直行走在我国合格乡村教师培养的路上。学校探索的“主辅修制、一专多能”“校县结合、双向育人”“三年制师专培养方案整体改革”“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开启了国内开放性培养技能型基础教育师资的改革先河。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步入“质量为本”的新阶段,要“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发展共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成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乐山师范学院把“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职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发挥教师教育优势,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写入新修订的办学定位里,旗帜鲜明地突出实践应用的质量取向。正如乐山师范学院校长胡丹所说,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基于校情分析的理性选择。
2014年乐山师范学院“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系)、专业(群)转型发展改革试点”成为首批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被纳入四川省第二批转型改革试点校。目前学校非师范专业已占65%,一个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多学科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业已形成,实现了从重知识、重理论向重实践、重应用的华丽转身。
课程体系从“理论”向“实践”重构
2013年和2015年,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目标与要求,学校先后两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构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第一与第二课堂“四结合”的课程体系,增大了实践实训环节学时学分数,建立了认知性实践、基础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和创新创业性实践的“四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起“四年一贯”不间断、“四层次”相衔接、“三结合”一体化的“四四三”实践教学体系。面向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以专业综合训练为目的的项目类课程,深化应用性毕业论文(设计)改革,逐年提高实践类毕业论文(设计)占比,增加企事业单位指导教师占比,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增长能力。
师范教育是乐山师范学院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学校据此提出了“做精做强师范教育”的发展战略。教学技能是师范大学生的看家本领,学校全面加强师范生“三字一话”、试讲试教、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培养训练。2016年四川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学校18名师范生全部获得奖项,一等奖数量位居第一,获奖等级和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之冠。同时,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基础教育论坛”,打破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藩篱,邀请中小学一线专家和优秀教师走进学校、融入课堂。
培养模式从“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变革
开放性培养,是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必然选择。多年来,乐山师范学院持续实施双导师制、IPD项目、教改实验班、卓越培养计划、第二专业与辅修计划、MOOC学习及海外学习学分认定、实践教学周等教学方法改革与培养模式改革。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目标的“2+1”学期制改革先行试水,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较为困难等实际问题。
2014年以来,学校充分依据学生的专业意愿和就业意向,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进一步深化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与京东集团合作开办“京东班”,与乐山市委宣传部开办“新闻班”,与洲际酒店、开元酒店开办“洲际班”“开元班”,与乐山市天牛汽车城、农夫山泉集团、深圳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开办“天牛班”“农夫山泉班”“通威太阳能班”,与乐山市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建立“模拟法庭”等等,以适应首岗能力为目标的开放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把项目融合于课程,把案例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把专业与产业结合起来,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职业岗位的第一线,形成了“专业+企业”“行业+项目”“课堂+车间”的开放培养格局。仅2017年,先后有3个专业获得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立项建设、3个应用型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在开放合作中应用型专业建设取得新成绩,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持续提升。
除第一课堂外,乐山师范学院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改革,出台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实训的激励办法,使个性化成才成长进入良性循环,连续六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文艺会演的沫若艺术团已成为学校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生动案例。
教学阵地从“课堂教室”向“田野”“赛场”转移
今年暑假,美术学院54名党员师生深入沐川县43个贫困村,开展“文化扶贫壁画绘制”活动,这只是乐山师范学院在田野一线提高培养质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学校着力实施教师的转型工程,大幅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受益于教师队伍的应用转型,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老师们的课堂论道、课后辅导,更多的是学科专家、教授们走下“三尺讲台”、走出“象牙塔”,把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从教室搬到实践基地、实训企业,把知识从书本迁移到职场、市场、赛场,在实践一线实现教学相长。杨瑶君教授带领“竹象虫”学生科研团队开展田野教学,形成了师生研与学的“共同体”。曹成全教授把“萤火虫”学生科研项目植入《昆虫学》教学,让科学研究反哺课程教学。以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智能汽车团队等为代表的学生科技竞赛团队不仅让师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还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科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除了发挥学科竞赛外,乐山师范学院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载体,搭建“课程培训、苗圃孵化、实践实训、交流互动、项目对接”五大平台,通过“教育、实践、孵化”的递进模式,聘请校外创新创业导师,让人才培养质量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得到锤炼提升。
第三方数据显示乐山师范学院连续四年毕业生非失业率较高,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呈现逐届上升的趋势,与全国知名本科高等院校差距缩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