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万里行】
暮夏傍晚,走近山东省桓台县马踏湖畔,只觉微风拂面,波光粼粼的湖面被四周郁郁葱葱的绿意环绕,不时有鸟儿掠过被夕阳映红的水面,惊得鱼儿四下散去……
马踏湖位于桓台县东北部,方圆96平方公里,相传是齐桓公会盟诸侯时马踏而成。近年来,桓台县把马踏湖定位为限制开发的生态保护区,提出要加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逐步建成为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2016年,马踏湖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验收,成为淄博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与此同时,桓台县还通过建设“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生态功能系统,逐步形成一张覆盖全县的地下水补源网络,从而实现“流畅、水清、岸绿、宜居、繁荣”的生态修复目标,让碧水蓝天释放出生态红利。
修复湿地 重现鸟儿乐园
历史上,马踏湖水域辽阔,物产丰饶,曾经是鸟类的天堂。桓台县起凤镇鱼龙村村民巩本忠从小在马踏湖边长大,最大的爱好就是拿着相机到湖边拍鸟。“过去湖里鸟很多,像那种大尾鹰喜欢在芦苇上用草做窝,小时候只要到苇子里去,每次都能找到三五个窝。不过那时候不知道保护它们,拿个鸟蛋就回去煮煮吃了。”
据巩本忠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起,生产队先是在湖里种藕养鸭,后又大面积围湖造田,使得马踏湖面积减少了近八成。80年代起,大量的工业及生活污水顺着上游河道排入湖中,飞鸟一度销声匿迹。
2009年,马踏湖划入山东省小清河流域综合整治范畴,并被列入全国良好湖泊试点。借此契机,桓台县邀请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环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河流入湖口、重要点源排放口、支流入干流口和污水处理厂末端等地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并通过实施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近自然人工湿地、矿山复绿等项目,对马踏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湖区防洪蓄水、补给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
此外,桓台县还通过实施马踏湖湿地鸟类救护、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生态滞留塘、水文水质监测站、野生动植物监测样带、动植物管理信息库、监测信息档案,对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状况进行动态管理,湖区内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
“现在湖里的鸟儿多了,春天有凤头麦鸡,夏天有白鹭、苍鹭,深秋时节有白骨顶、黑水鸡、夜鹭,到了冬天连号称‘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也来这里越冬。”马踏湖重新成为鸟儿的乐园,巩本忠也因此找回自己拍鸟儿的乐趣。
治理河道 疏通积年沉淤
每天清晨,马踏湖畔的放鹰人宋述智都会划着被当地人称为“溜子”的小渔船,载着自家的12只鱼鹰在马踏湖上捕鱼。一只只鱼鹰仪态一致地昂首挺胸立于船沿儿,犹如一个个即将开赴前线的战士。“吆嗬嗬……”,伴随着放鹰人一声声悠长的号令声,鱼鹰们一个猛子扎入水中,等到被放鹰人用竹篙挑上渔舟后,竟然魔术般地从嘴里倒出七八条鱼来。
宋述智是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人,从16岁开始放鱼鹰,这门祖传手艺已经沿袭了200多年。但前些年,这个行当差点在马踏湖区消失。“上世纪80年代,马踏湖周边有上千只鱼鹰,后来因为污染影响了水质,鱼少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很少有人愿意干咱这个苦差事了。”
近年来,桓台县加强河道水污染防治,重点抓企业达标排放和重点区域、重点河流的治理,加快全流域生态水系综合治理,全县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目前,县内河流全部实现山东省政府确定的恢复鱼类生长的目标要求,整体水环境质量连续14年逐年改善。
早在2012年,桓台县先后实施猪龙河入湖口、邢家、波扎店、乌河河道走廊等一系列人工湿地工程,建成湿地约2000亩,日处理污水累计10万立方米。除了对上游来水进行强化处理,桓台县境内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外排水均经过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境内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显著。
在东猪龙河综合治理工程现场,河道已经完成打桩护坡,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绿道工程施工。据桓台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是桓台县打造“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生态水系的重要一环,完工后可大大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并为马踏湖、红莲湖提供生态补水,全面改善水域质量。
开发旅游 共享生态红利
在东猪龙河起凤段,“桓台县河长公示牌”非常醒目地立在河岸,公示牌上印有河道名称、长度、起讫点、河长姓名、职责、管护单位、整治目标、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如果市民发现河道水质有问题,可随时拨打公示牌上的监督电话进行反映。据桓台县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设置河长公示牌后,大大提升了公众对河湖生态环境监督的参与度,有力推动各级河长切实履行职责、加强辖区河道水环境管理。
2017年以来,桓台县全面实行河长制,到10月底前,将建立起县、镇、村三级河长体系以及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全县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让全县河湖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
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紧邻马踏湖,为确保入湖水质安全,桓台县将村里200多个养殖户的鸡舍、鸭舍进行了集中拆除。养殖业不能干了,今后该如何发展?桓台县倡导村民把自家闲置的房子改造成农家乐赚生态旅游钱。为此,当地政府还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农家乐的厨房、厕所的排污设施及污水管道进行改造。如今,华沟村已有100多户改行干起了农家乐,越来越多的湖区居民尝到了“吃生态环保饭”的甜头。
盛华园酒店旅游度假村负责人宋振涛就是华沟村人,原本做印刷生意的他,于2014年投资在湖区做起了集美食、住宿、垂钓于一体的餐饮项目。用他的话说:“俺看中的就是咱马踏湖生态的持续改善,有了好环境,不愁生意不红火。”
“以前,俺只能在家看孩子、照顾老人,生活上完全靠丈夫一人挣钱。现在俺也有工作了,可以挣钱补贴家用,日子好过多了。”华沟村村民徐金慧在盛华园酒店做前台接待工作,每月能领到4000元工资。谈起自己生活的改善,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据了解,马踏湖区约有6万人口,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洋溢着富庶祥和的北国水乡风情。目前,湖区有“渔屋子”等特色餐饮160余家,在马踏湖生态改善的带动下,类似的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额也稳步增长。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天蓝地绿水清了,经济效益也会逐渐突显出来。守住生态红线、护好生态资源的人们不仅不会因为保护生态而吃亏,还能通过绿水青山获得金山银山。”马踏湖湿地公园管理局湿地保护科科长刘书永深有感触地说。
(张希锋 杨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