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23日电(记者刘博超)日前,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解决高校基层党建突出问题。
增强教师归属感获得感是重要落脚点
《意见》要求,把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要规范开展教师党员党内学习教育制度按年度作出学习安排,每年集中学习一般不少于32个学时,推进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锻炼。
教育部思政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要团结凝聚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及时回应教师重大关切,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教师归属感获得感是党支部工作的重要落脚点。《意见》指出,要坚持贴近教师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建立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服务载体,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教师之家。通过支部委员谈心、支部活动等方式积极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引导教师保持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
教师党建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
《意见》提出,要优化党支部设置模式,积极探索教师党建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一般按院(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教师党支部。要积极适应高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学科设置、办学形式的新变化,不断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思政司相关负责人说,可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等设置教师党支部。
帮助引导青年骨干和海归教师靠拢党组织
《意见》指出,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梳理、摸清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使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位青年教师,主动帮助引导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拔尖领军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条件成熟的及时确定为党组织发展对象。
“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教育措施,探索建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思政司相关负责人说。
《意见》要求,学校党委书记、党员校长要带头联系1到2名优秀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院(系)级党组织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常态化联系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定期与他们谈心谈话、沟通交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一贯表现和对重大问题的态度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在严格标准、程序的同时,优化、改进考察办法,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吸收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