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虽小,但其身上蕴藏着诗意和美感,甚至还有励志文化——“囊萤映雪”的成语家喻户晓。如今,这种美好变得稀缺,因此商业放飞萤火虫活动大受追捧,殊不知放飞的背后是美丽的残忍及对当地生态的破坏。在环保人士的倡议下,放飞萤火虫商业活动受到公众抵制,人们的环保理念得以加强,民间自觉开始变成政府意志,折射出公众生态良知的萌发,令人欣喜。
萤火虫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保护和修复萤火虫及其栖息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游走在“短平快”的利益追求中,忽视了生态之美在渐渐消失。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道理:买得来萤火虫,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换不来的,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萤火虫的问题,其实是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问题。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联合湖北通山县,在大耒山建立萤火虫培育保护基地,在原有17种萤火虫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生态修复和复育。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保护体系,不仅让农民受益,也使得萤火虫保护工作得以持续开展,实现了多赢。
保护萤火虫,发展生态旅游,也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大自然科普课。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赏萤,孩子在了解更多萤火虫知识的同时,也知道了萤火虫和环境的关系,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看到美丽的萤火虫。这样真切生动的环境教育是商业放飞萤火虫活动无法给予的。
每个人都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两个支撑点:物质充裕、精神愉悦。而精神上的愉悦一方面来自内心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取决于外在的自然环境,哲人曾说,人类内心的风景是由自然风景养育滋润的。希望小小的萤火虫撬动人们心中大大的环保理念,在人与野生动植物关系上,人们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反思,意识到彼此的生存关联,从内心产生出一种关爱和保护自然的“善”,如此,绿色生活理念将会厚植人心。
(作者:叶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