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产业兴 景色美 居民乐

    从江苏东海看县域发展

    作者:郑晋鸣 周亮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7日 04版)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遍布……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街头巷尾,产业兴、景色美、居民乐,一派和谐之景。近年来,东海县立足区域优势,将产业富民、生态乐民、文化育民完美相容,着力培育了产业化、生态化、人文化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成为县域发展的优秀样本。

    特色产业铸就发展底色

        水晶之王,出东海而名扬海内外;水晶饰品,耀眼目而扮美群芳。大自然给予了东海无限富庶的机会:水晶储量约30万吨,存储量占全国70%以上,硅含量高达99.99%,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东海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晶交易集散地。

        在东海县水晶批发市场,做了近20年水晶生意的冯寿干正清点水晶货品,准备搬家。“我的摊位马上就要‘鸟枪换炮’,下次见面就要在‘豪华间’里了。”冯寿干口中的“豪华间”就是东海县新建成的中国东海水晶城。据悉,这是东海县建设的第7个水晶专业市场,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容纳商户达3000多家,销售网络辐射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道路,东海县还通过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网站合作,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水晶电商平台——网上水晶城,线上商店超过1.5万家。如今,在东海县,因水晶而创业、就业的人员有30万人,水晶产业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同时,依托附带的硅资源,目前东海县硅工业也实现产值千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

        依托资源,构建品牌优势,东海县让企业成为主角,政府只做平台、做服务的幕后工作者,让收益真正装进老百姓的“腰包”,到位而不越位,铸就了东海的发展底色。

    碧湖花木扮靓生态之城

        刚踏入西双湖百合园花香便扑面而来,一株株百合挺直“腰杆”,绽放卓越风姿。“依托四周傍水、水中有岛的西双湖风景区,我们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百合主题园。”景区负责人杨智介绍,园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了多次“提档升级”,百合总数达到180万株,盛花期时,开放的百合将突破1000万朵。同时,园区还配套栽植了百亩白、红睡莲和百亩水生鸢尾,时令鲜花达到100多万株。

        作为东海县生态建设的缩影,百合园已成为这座苏北小城的招牌之一,而东海居民无疑是这块招牌的最大受益者。

        “不仅每天都能闻到花香,花开了还能卖出好价钱。”谈起自己的致富路,东海县双店镇北沟村的花农李怡芳笑逐颜开,“政府不仅派专家指导咱们种花、养花,还帮咱们想销路,想不富都难哩。”目前,双店镇的“美丽产业”已由起初的40亩增至现在的1.6万亩,鲜切花四季常开,畅销全国,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鲜切花产业基地。

        把生态优先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则,既能为生态减负,又能为经济发展增值。据统计,东海县现有花卉苗木面积近10万亩、鲜切花日光温室9000余栋,年产值达15亿元。

    馥郁书香浸润东海农家

        东海县有123万人口、346个村,85%左右的人在农村。农民富了,环境好了,如何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成了东海县委书记朱国兵思考的重要问题。

        “农家书屋就是一个契机。”朱国兵意识到,必须破解“书屋多,读者少”的尴尬局面,让书屋真正惠民。为此,东海县创新了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让爱书的人办书屋,将书屋打造成优秀乡村文化传播的集中地。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循着读书声,记者来到了廖塘村的如飞书屋。初入书屋院中,三五稚童正大声朗读《弟子规》;农家石磨边,一群老人正盯着棋盘苦思冥想;主屋阅读室内,阵阵翻书声轻柔悦耳……“孙女一放学就来这里看书,如飞书院还开了免费的五子棋班、画画班,娃娃们都很喜欢,一来就不肯走了,俺就跟着大伙儿在旁边学学唱戏。”说起村里的书屋,村民王广清满面笑意。

        如今,像如飞书屋这样的农家书屋在东海县共有76个,且各具特色,今年10月底前,全县346个农家书屋将全部搬入农民家里,同时,县主管部门还会定期评比,给书屋主人发放适当的补贴。

        “水晶铸就硬实力,生态美景呈现山水柔情,书香四溢就是东海独特的人文景观。”朱国兵说,东海要抢抓“一带一路”以及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的机遇,用“绣花”的功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户不落。

        (作者:郑晋鸣 周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