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

    拜占庭金币的东方之旅

    作者:李强 徐家玲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4日 14版)
    自上而下分别为查士丁尼一世金币、查士丁尼二世金币、利奥六世金币的正背面

        本期主持: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期主题:全球视野下的拜占庭金币研究

        主持人语:拜占庭金币在旧大陆所有文明区的发现对拜占庭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金币及其仿制品附带的多种信息中,学者们可以深入探讨拜占庭经济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拜占庭帝国与各个古代文明区的经贸关系和阶段性特征,特别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探讨了拜占庭金币在中国、蒙古、中亚等地发现的重要意义及其启示,而拜占庭金币研究中的“二重证据”方法也颇具新意。

        拜占庭学是以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文化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分支。近百年来随着拜占庭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沉寂于地下逾千年的实物资料也日渐受到重视,成为结合文字资料解读拜占庭历史的重要辅助手段。其中,拜占庭钱币尤其是金币的发掘和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亮点。

        拜占庭货币是帝国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其制造和发行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有金、银、铜三种材质。其中金币由于质地精良、含金量实足,且有帝国统治做后盾,成为古代晚期和早期中世纪地中海地区商业贸易及外交往来的重要流通工具,被誉为“中世纪的美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对罗马帝国的货币进行改革,确立了以索里得金币为核心的货币体系;5世纪末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再次进行币制改革,确立了拜占庭货币相对固定的兑换比率,由此金币索里得(希腊语称为诺米兹玛nomisma)奠定了其在古代晚期地中海世界无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拜占庭索里得的制作有着严格的标准,是足金打制的货币。金币被广泛用于流通、储备、税收、纳贡、官员们的工资支付和国际贸易。金币上印有丰富生动的帝王胸像、宗教符号和铭文,使其承担着宣传皇帝权威与实践基督教会教化意图的功能。《查士丁尼法典》中规定:“黄金不仅不得提供给蛮族;甚至一旦发现蛮族人持有拜占庭之黄金,必须以智谋取回。此后若有商人因购买奴隶或其他商品而将黄金支付于蛮族,他们不会被罚款,而是处以死刑;若有法官发现此类罪行不予处罚,甚或助之隐瞒者,以同犯论处。”拜占庭皇帝严格禁止周边蛮族王国制作和发行金币,更不允许他们在私自发行的钱币上印制王名,因为他们德不配位。这样的后果是,6至7世纪以后包括东哥特和西哥特王国在内的蛮族国家都假借拜占庭皇帝的名义发行金币,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伪币”或“伪帝国”金币。

        虽然帝国严格控制拜占庭金币的外流,但是拜占庭索里得仍大量流出帝国。拜占庭人通过礼物赠送、媾和纳贡、赎救贵族或皇室成员、购买东方奢侈品等方式在欧亚大陆文明区扩散拜占庭金币。据6至7世纪的文献记载,定居在拜占庭北部边境地区的阿瓦尔人曾向帝国皇帝请求效忠,得到应允,查士丁二世大量赠送其拜占庭金币,最多时高达12万索里得。561年拜占庭同萨珊波斯签订50年停战和约时,查士丁尼大帝同意每年向萨珊波斯提供3万索里得,此后,查士丁二世每年提供给萨珊波斯的索里得达到45000枚。更为常见的是在对外贸易中,官方控制的丝绸等东方奢侈品的进口主要用索里得金币进行支付。大量拜占庭金币流出帝国后,继续向东流通。拜占庭史家科斯马斯的《基督教世界风土志》中提到,在斯里兰卡,当地国王被拜占庭商人携带的金币所吸引,对其印模生动的皇帝形象感到震惊,充满敬佩地赞扬拜占庭帝国皇帝的伟大。中文史料《隋书·食货志》中记载北周时期(557—580):“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头六抴书后做王信金钱一文”。学者们认为这两处提及的“金钱”均为拜占庭金币。上述信息表明,拜占庭金币早于隋代或更早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等东方国家。

        拜占庭金币在东方的发现和出土,表明了拜占庭帝国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繁荣。据美国中亚学家内马克教授的研究,中亚拜占庭金币及其仿制品的发现数量在20枚左右,其中索里得的数量为4枚(分别于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莫里斯、希拉克略和君士坦丁共治、提比略三世时期发行),两枚铜币及其仿制品,多枚索里得仿制品和仿制金片。它们流通的时间多为5至8世纪初,其中18枚出土于撒马尔罕和费尔干纳地区。据中国学者研究,中国自19世纪末发现拜占庭金币以来,至今已有200枚金币及其仿制品,这一数据远远高于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考古报告显示,它们大部分出土于墓葬,墓主则包括粟特人、游牧民族中的贵族和皇族。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金币出土地点基本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带,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河南、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据英国学者瑞贝卡·达莉统计,印度所发现的拜占庭时期钱币总数高达4000多枚,以铜币为主,其中金币及仿制品189枚,近1/3为仿制品。以上数据表明,拜占庭帝国与东方的交往非常活跃。

        拜占庭金币通过不同的方式,沿着古丝绸之路,向东方传布,在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商人、使者、士兵、僧侣手中流转,被各国贵族王侯视为护身辟邪的宝物和珍贵饰物,甚至随葬埋入地下,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史料文物。千年之后,重见天日。这些金币不仅诉说着昔日拜占庭帝国的荣光,更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关于亚洲出土拜占庭金币及其仿制品的功能问题是目前最有争议的话题,金币及其仿制品是否用于流通?是否仅用于随葬品、或葬仪中的口钱、或装饰物等?类似的问题目前尚无得出确切的答案,亟待新的发现和新的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李强、徐家玲,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