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8月12日电(记者庄电一)100多年前,这里发现的西夏文献曾经震惊了世界;100多年后,第五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移师这里并就境内黑水城的历史文化进行研讨,同样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密切关注。12日开幕的第五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黑水城历史文化研讨会盛况空前:到会专家学者多,提交学术论文多,展示研究成果多,其规模、成果、影响、研究的领域和深度都有望超过在银川、武威、北京、张掖召开的前四届。
20世纪初,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黑水城遗址出土了大量西夏文献,被认为是我国100多年来三大文献出土事件之一。也正是这批珍贵文献的出土,催生了西夏学。近年来,这些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献陆续在国内出版,极大地激发了国内专家学者整理研究的热情,进而将一度沦为“绝学”的西夏学,变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热学、显学,也彻底改变了“西夏在中国,西夏学在外国”的局面。
本届论坛及研讨会吸引了国内7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我国港台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大会收到的学术论文达150余篇,总计超过200万字,充分展示了西夏学及黑水城历史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昭示了以往曾被称为“绝学”的西夏学的勃勃生机。
本届论坛和研讨会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和内蒙古阿拉善盟文广局共同主办。在简短的开幕式后,史金波、陈育宁、李华瑞等著名西夏学专家做了学术报告,紧接着,论坛便分成“西夏语言文字”“西夏历史文化”“西夏文物考古”“黑水城文献与历史文化研究”四个组进行分组研讨。本次研讨涉及6大领域,有望推出一批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