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中国人民大学牵头进行民意调查

    近七成民众满意北京“医药分开”改革

    医事服务费高、挂号难、排队长仍困扰患者

    作者:本报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7日 06版)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近4个月成效如何?近日,一份民意调查出炉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双鸽发起,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王晓军牵头的“中国医疗消费和养老状况评价跟踪调查”项目组采用随机抽样,于今年6月起开展了针对这项改革的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民众对改革成效表示满意,75.9%的人认为改革对未来看病有积极影响。

     

        8月5日,记者来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访了前来就医的患者,不少患者对改革表示支持。家住朝阳区的张江(化名)表示,改革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无论是挂号还是拿药,都便利了很多,特别是买药便宜了。”张江告诉记者,2014年年底,他患上了血液系统疾病,因此成了医院“常客”。“由于身体原因,天气稍有变化我就要去医院报到,过敏、感冒、肠炎等小毛病不断。这次改革,我明显感受到的是药价下降,比如一些感冒常用药,如双黄连口服液、甘草片等,以及一些治疗过敏的药品如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等,都明显便宜了不少。”张江说。

     

        此次调查的项目组负责人王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调查共收到有效样本632例。“尽管数量有限,但研究过程采用分层抽样,通过配额控制加强了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王晓军说。调查旨在“通过数量化分析方法客观刻画北京市民对医改政策的认知与执行效果认知,为政策提供参考”。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药品价格合理,但是依然有55.3%的人认为改革后医事服务费偏高了,王晓军说。

     

        这在前来就医的张江身上也有所体现。记者注意到,他的左臂植入了输液的外接插管。张江介绍,这叫“PICC管”。“由于血小板低,又经常需要输液,长久下去会有静脉炎的危险,所以医院给我植入了这个外接的软管保护血管。但是,这需要我每周都到外科换药,防止感染。在改革之后这项费用明显升高了。我是医保直付的患者,以前挂号费两元,现在需要10元,以前经过外科大夫换药换敷料后,总体费用140元,现在总体费用变成了150元。但是,相信对我们大多数患者来说,大家还是非常理解的。毕竟总体的就医环境和费用都有所改善。”张江说。

     

        对于这次改革,北京市民集中反映的问题还有哪些?王晓军告诉记者,除了医事服务费略高之外,“北京市民集中反映的问题有:挂不上号(42.9%)、排队时间太长(37.7%)、医疗总体费用太高(31.0%)、药品费用太高(21.4%)、保险报销比例太低(19.1%)、检查费用太高(15.8%)等。”王晓军说。他表示,“中国医疗消费和养老状况评价跟踪调查”从第三方学术研究角度评价医疗保障的覆盖水平、保障力度、便捷程度、个人负担程度等,经过六年积累已在北京、河南、江苏、宁夏等地针对多种类型人群完成的重点调查和全国范围的概况调查,后续将继续开展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医疗与养老保障政策的追踪评价研究,量化民众对医改政策的认知变化并深度挖掘其影响因素。

     

        这次改革未来应在何处着力?王晓军表示,基于本次调查,“我们建议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进一步关注低收入、高年龄、无业等较为弱势的群体,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改革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政策调整,为他们病有所医提供保障,进而提高他们对政策的满意度,真正让医改政策惠及全民”。

     

        (本报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