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4日 星期五

    “空心”村补“心”记

    ——来自吉林一个边境村的脱贫报告

    作者:本报记者 鲍盛华 本报见习记者 赵洁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4日 08版)

        【砥砺奋进的五年·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现在一年的收入可不少喽,在这儿打工能挣一份钱,家里养牛还能挣一份钱,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在吉林省和龙市南坪镇高岭村,村民李海霞正在木耳基地忙着采摘木耳,说到这两年生活的变化,她满脸笑容。

     

        “过去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现在已经升到了4800元,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8270元,我们已经整村脱贫了。”驻村第一书记金昌权掐着手指头给记者一项一项地计算着农民的收入。

     

        谁能想到,仅仅在两年前,这个位于中朝边境图们江边的小村子,还是一个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致富能力较差的典型贫困村。贫穷彻底把村子掏空了,全村有户籍人口395户933人,大部分要么搬走,要么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只有104户189人。而在这有限的常住人口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高达87户150人。

     

        做好三篇文章,让“空心”的村子“实心”化,是高岭村发生巨变的奥秘。

     

    做好“扶”字文章,解决物质生活的空心化

     

        2015年,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相关部门给高岭村拨了7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可是村子里要产业没产业,要项目没项目,这笔钱应该怎么花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呢?经过充分调研和专家“会诊”,村里最终做出决定,要做好“扶”字文章,把这些钱入股到和龙市顺合鑫牧业有限公司,在村中建设畜牧业基地,每年向村集体上缴一定资金,为贫困户分红。

     

        经过不断推动,这一模式很快实现。顺合鑫牧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村中建设了畜牧业基地。高岭村以委托经营、入股分红的方式与企业合作。“企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分红会越来越多,我们还将吸收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每月至少保证在2000元以上。”顺合鑫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敬潭说。据介绍,2016年,企业给贫困户分红25万元,上缴村集体7万元。预计今年可分红50万元。

     

        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后,高岭村开始走“扶”字文章的第二步,即改变村民的生活环境。在上级部门支持下,2016年,高岭村将原来12个自然屯合并为2个自然屯,新建140户朝鲜族特色民居,分为四种:1口人的40平方米,2口人的57平方米,3口人的65平方米,4口人及以上的75平方米。2016年年底,村民们全部搬入了新居。“这两年村里变化非常大,农民能住这样的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李虎林说。

     

        走在高岭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水泥路,路的两旁还安着路灯。村里还有两家商店,村民们可以在那儿买到生活所需品。在村民家里,有线电视播放着精彩的节目,独立的卫生间里装着冲水马桶。

     

    做好“文”字文章,解决精神生活的空心化

     

        记者抵达高岭村时,正是午休时分,在村文化广场中已经有妇女在跳舞。走进村便民服务大厅,最先吸引人注意的是办公室一角放置着的民族服饰、舞蹈服装及各式乐器。

     

        “这是汉族用的大鼓,那是朝鲜族穿的衣服。”金昌权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刚开始建文化广场的时候,希望村民们在物质生活好起来之后能够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刚开始,村民们都不太好意思来广场上跳舞。如今不论是汉族还是朝鲜族的群众,只要有空就会来跳舞,特别热闹。”除了跳舞,村民们还可以在文化广场上打球,在戏台看戏,也可以在健身器材上锻炼。

     

        高岭村村民们过去的娱乐就是串门聊天、打牌,如今,村民们在劳作之余既可以在村里散步,又可以在文化广场上跳舞唱歌,整个村子越来越热闹,村民们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

     

    做好“创”字文章,解决致富能力的空心化

     

        由于多年来的贫困,看不到未来的希望,高岭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让走出去的人回到家乡创业,提升村民的致富能力,彻底拔掉“穷根”是高岭村两年来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到年节时候,村干部就会到返乡的外出打工者家中了解情况,向他们介绍村里的未来规划,宣讲回乡创业的好处。

     

        已经在外打工十多年的村民夏清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回乡创业的。“我觉得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创业的机会也很多,我就回来试试。”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夏清泉在村里的支持下养驴,6个月出栏,一头能挣1000元,很快,他就养了20多头。

     

        为了增强致富本领,高岭村还不断推进专业合作社项目,把贫困户全部纳入到合作社经营中,按照个人意愿组织村民成立养牛合作社、木耳合作社、农机种植合作社等8个专业合作社,由村民推荐有能力、有经验、有意愿带领大家致富的带头人,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带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乡村产业发展越来越好,高岭村已经成为吉林省脱贫攻坚的示范村。

     

        (本报记者 鲍盛华 本报见习记者 赵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