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

    本源的表达

    作者:王克震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30日 09版)
    米器(银)王克震

        【映画心语】

     

        自从2003年第一次在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首饰学院握起锻锤开始,我就再也没有偏离自己所挚爱的金属艺术。

     

        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人类利用金属去改变世界的过程也书写了人类文明史。在我看来,金属是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金属工艺一直以来也是科技与艺术的交融。无论是中世纪时期的金工匠人,还是前沿的金属增材制造,都是我的学术立足点和研究方向。

     

        在金属工艺门类中,锻打是最吸引我的。它富含节奏感和控制感,也是我在作品中留存自身行为痕迹的一种直接手段。我在许多作品中都用到直接锻打,在锻打过程中糅入类似素描的手法,在作品的表面锻刻出我对于形态的思考以及对于空间的思辨。

     

        无论《米器》《骨器》还是《天下》系列,我在作品的创作立意方面,更加注重中国本源性文化的当代表达。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食米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基于米这种食材,创造了独特的餐饮文化。其中,碗作为盛米器皿,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有绝对地位。作品《米器》将数千粒手工打制的纯银大米互相熔接,最终形成各种碗的形状,从而引发人们思考餐具和饮食之间的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如同许多金工艺术家一样,我在进行金属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创作首饰。在我看来两者无分轩轾,只是我对待首饰的态度会更加开放并愿意尝试更为纯粹的观念性创作。

     

        20世纪70年代之后方兴未艾的现代手工艺发展给人们带来很多对传统手工艺的思考和变革。对于有着深厚历史积淀以及传统的中国金属工艺,需要以新材料、新工艺的实验与探索为基础,以复杂的智性为内涵,以当代的艺术语言和国际视野为切入点,以形式表现为手段,将金属工艺的现代化、多元化实现作为终极目标,从而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当代金属艺术佳作。

     

        (作者:王克震,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金属工艺专业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