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链接】
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十四年间,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掠夺中国丰富的资源。随着战争的延续,日本及其占领区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日本通过诱骗、强征等手段在东亚地区征集了大量劳工,据统计,日本仅征集中国劳工人数就超过千万。
强征中国劳工超千万
史料记载,1931年至1945年十四年间,日本共强制役使中国劳工超过一千万人。这些劳工被强制从事军事工程、筑路、开矿、拓荒和大型土建等劳役。危险的劳动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有病得不到救治、甚至被日军坑杀,中国劳工们遭受着非人的虐待。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爆发。起初,日军在后勤保障方面依靠现有的人员还足够使用,但随着战争不断扩大,日军需要的后勤人员也越来越多。在1938年的半年时间里,北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先后沦陷,日军明显感觉自己后勤压力增大。与此同时,由于超负荷的劳动加之日军的虐待,日本此前从中国各地征集的劳工死亡率很高。日本需要更大程度的征集中国劳工为其服务,据记载,山东地区是日本征集劳工的重灾区,1937年后的8年时间里,有289万劳工被运往了东北。日军用沾满中国劳工鲜血的炮弹进攻着中国军队,射杀着继续抗战的中国人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国内的适龄男性几乎全部应征入伍,开赴亚洲各地作战。此时日本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十分严重,这甚至影响了前线战争的进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又想到了中国劳工。近年公开的档案显示,当时的东条英机内阁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于1942年11月27日通过了《关于将华人劳工移入日本内地》的决议。该决议规定:向日本移入中国劳工,主要使用于矿山、港口装卸、国防土木建设等;移入的中国劳工主要以华北劳工为主,中国战俘也在其列;移入的中国劳工由华北劳工协会执行等。这一决议出笼后,从1943年3月至11月,日本将1400多名中国劳工先行“试验性移入”,以观效果。1944年2月26日,日本内阁次官会议作出《关于促进华人劳工移进国内事项》的决议。这两项决议标志着日本政府强征中国劳工政策出笼。
此后,日本占领当局与伪政权分别在华北成立了华北劳工协会,在华东建立了日华劳务协会等主要机构,具体负责向日本输入中国劳工。与此同时,还在天津塘沽,山东济南、青岛,河北石家庄,上海等地设立劳工训练所和劳工收容所,分批用轮船向日本输送中国劳工。这期间,日本从中国各地强掳青壮年劳力(包括战俘和无辜平民)约数万人,分散在北海道至九州地区的135处矿山、港湾、水坝和工厂,从事苦力劳动,这些中国劳工受到残忍的折磨。同时,由于恶劣的劳动环境和高强度体力劳动,大量劳工在短期内因严重营养不良、工伤和疾病等原因殉难。
真相不会永远被掩盖
1945年8月日本战败前夕,日本深知罪恶滔天,因此下达密令,要求政府各部门和占领区当局销毁罪证,掩盖罪行,其中包括强征和奴役中国劳工罪行的档案资料。同时,日本政府还要求直接奴役中国劳工的日本企业销毁罪证。
2015年,被一些旅游者誉为“天堂岛”的“军舰岛”以岛上遗留的工业设施是“非西方国家首次成功的工业革命”遗址为由,申请联合国世界遗产并获得通过。许多人认为从这所破损的建筑物、矿井的断壁残垣中依稀可见往日的繁华。然而,这座岛屿下埋葬的劳工冤魂、那段本该被永远铭记的历史,却被日本政府刻意遗忘。
在申请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日本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佐藤地说,20世纪40年代确实有大批其他国家的劳动者,违背自身意愿,在部分遗址所在地,强制劳动。但是没过多久,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否认了“强征劳工”的说法,他说,大使所说的“强制劳动”并不意味着“强征劳工”。
正视历史才有未来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强征中国劳工的历史事实,大部分日本民众是能够正视历史的,日本各地也有为中国死难劳工竖碑慰灵的友好人士。日本浅草运行寺住持菅原惠庆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日本这方面的罪行是不容抹去的,日本政府和民间都要重新深刻认识日本曾经这么不好的行为。
强征劳工受害者的悲惨遭遇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个缩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同亚洲邻国重建和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动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