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

    “互联网+医疗”:让患者不再烦恼

    作者: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30日 03版)

        【砥砺奋进的五年·热词看变化】

     

        最近,51岁的李英身体不太舒服,夜里失眠,白天心烦意乱、头晕头痛,还动不动就出一身汗。到医院检查了几次,也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有同事给她出主意,说中医调理效果不错,为此,她到北京中医医院挂了专家号。

     

        到医院就诊,患者都希望能跟医生多交流,多了解一些疾病知识、饮食注意事项等。无奈的是,后面排着好几十个患者,无形的压力加上频频催促,医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之下,李英只好自己上网查。但是,网络虽然发达,健康信息尤其是中医药的信息却鱼龙混杂,这让李英犯了难。

     

        其实,医院里专家忙、患者催,网上信息真假难辨的情况非常普遍。李英特别希望得到权威专家系统性的中医保健知识。与李英有着同样愿望的人还有很多,最近他们有望梦想成真。前不久,北京启动了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北京市政府、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全市医院的顶级专家,组建起中医科普权威队伍。公众只要在全市150个服务点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加入到治未病服务号,线上接受指导和服务。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说,此举就是要让老百姓从过去的“盲目选”,转变为现在的“精准给”,进而学习正统的中医药治未病相关知识。与此同时,150家首都中医治未病管理及专家团队也正式成立,将辅导社区医院为公众提供落地服务。计划在年底前,完成10万名重点人群的线下线上管理;吸引50万人参与线上互动,并根据指导进行自我管理;使100万人接收到中医治未病科普知识。屠志涛说,这也是北京市政府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据了解,公众扫码关注后,通过简单评估,可分为“五色十类”人群。绿色即健康人,橙色是爱好者,粉色是家庭女主人,黄色为老年人,蓝色为已病患者,之后再根据颜色划分提供传播理念、科普推送、参与活动、学习知识、技能培训、行为评比、健康管理、患教回访等10类重点干预服务项目,精准推送中医治未病服务。

     

        了解到这个信息后,李英立即扫码关注了治未病服务号,她高兴地说:“‘互联网+医疗’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烦恼和麻烦,还能培养大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传播正确的疾病知识和治未病文化等。”

     

        此外,为解决家庭健康的最后1公里问题,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还将培训10万名家庭女主人作为家庭健康守护者,并颁发证书,之后配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让这些家庭女主人成为家庭健康的宣传员、采集员、操作员、陪护员、联络员,为全家的身心健康护航。屠志涛说,10万名家庭健康守护者,不仅能守护10万个大家庭,还有可能辐射到更广的范围,让更多人受益。

     

        (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