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定位是以呼吸疾病为核心,组织全国临床防治队伍,开展医学转化,建立具有引领国际及国内作用的诊治防治规范。“我们在国际上第一次证实了慢阻肺患者在没有症状或者在症状很小的时候开始治疗,可以明显地逆转病程,改善肺功能,并率先提出了慢阻肺治疗新战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告诉记者。
钟南山介绍,我国有3000多万名慢阻肺病人,其中70%是一级和二级的早期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但医院里几乎没有人管这些病人,因为目前的诊疗指南只关注三级和四级病人,一级和二级一点儿都没提。”
“我们建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后,就注意解决这个问题。”钟南山说,他们经过两年的双盲实验研究,发现早期慢阻肺患者在没有症状的时候,肺功能可以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比三级、四级病人要明显得多,生活质量改善了,急性发作减少了。
“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做过这个研究,都是在肺功能下降严重的时候开始治疗。”他说,因此提出这样的理念——对慢阻肺可以像早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那样实行早期干预。同时,还开发了适合国情的便宜又有用的慢阻肺治疗药物,并介绍给全世界。
此外,该研究中心还带领全国核心单位制定了我国慢性咳嗽指南,通过研究首次提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独立的疾病,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自主研发了用于检测下肢静脉血栓的红外成像仪;开展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27项,牵头或参与撰写我国呼吸疾病诊疗相关的各类指南与专家共识共25部等。
钟南山告诉记者,虽然该中心才建立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已深深地感觉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优越性:有利于国家相关疾病人群资源及研究力量的聚集组合,加速医学转化,凝练先进的早防早诊早治战略。“这条路必须要坚定地走下去。”他说。
(本报记者 陈海波 本报见习记者 孟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