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6日 星期三

    军事题材电视剧期待迎来新高峰

    作者:文卫华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6日 12版)
    电视剧《舰在亚丁湾》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电视剧《三八线》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艺观潮】

     

        作为中国电视剧创作最重要和稳定的题材之一,军事题材以军旅文化、军事斗争、军人情感、军营生活为表现内容,具有鲜明的叙事特征和审美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从再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到描绘当前新形势下的军旅故事,军事题材电视剧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主流价值观,生动展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建设成果,以及军人的精神风貌、情怀担当,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21世纪以来,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势头强劲,先后出现了《亮剑》《士兵突击》等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高峰之作。然而,随着影视主流观赏人群的更新迭代,其他样式种类的文艺作品数量激增,军事题材电视剧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机遇。虽然创作者不断在表现手法、呈现方式等方面探索创新,开拓出一些颇具价值的新思路,但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作品数量有限,形成舆论焦点乃至文化现象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需要从军事理念与影视观念两方面入手,寻求突破。

     

    拓宽题材类型 探索新颖视角

     

        当下的军事题材创作已形成多样化的创作格局。其中既有《解放》《太行山上》《长沙保卫战》《彭德怀元帅》《绝命后卫师》等聚焦革命战争历史和重大革命事件,展现我军将领韬略风采、战士英勇忠诚的革命历史题材,也有诸如《我的兄弟叫顺溜》《民兵葛二蛋》等表现草根英雄人生经历的英雄传奇,还有以当代军队建设为主要内容,直面新形势下新课题的《火蓝刀锋》《热血尖兵》等当代军旅剧,以及《霓虹灯下的哨兵》《铁道游击队》等红色经典翻拍。

     

        在此基础上,创作者进一步拓宽军事题材的表现对象,发掘既有作品尚未呈现、对观众而言颇具神秘感的兵种和军旅故事。比如《三八线》实现了抗美援朝题材作品零的突破,对回望这段国家记忆起到积极作用;《第一伞兵队》将重心放在“伞兵”这支特殊队伍上,对我国第一支伞兵部队的诞生及作战历史进行了生动描述。当代军旅剧也不乏这样的创新:《反恐特战队》首次聚焦反恐题材,讲述反恐一线战士们的成长与生活;《舰在亚丁湾》作为第一部全景展示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电视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纪实性。这些兼具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剧集,从多个侧面、不同角度对我国的军史、军事、军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呈现,在弥补题材空白的同时也突出了视角的新颖性、独特性,增强了剧集的吸引力。

     

    创新表现手法 塑造丰满形象

     

        军事题材在表现手法方面求新求变,催生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首先,一些剧集在既定类型特色的基础上,有机融入青春偶像、家庭伦理、悬疑、警匪、喜剧等元素,使内容更为丰富多元,契合当前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与收视偏好。

     

        其次,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刻画人物,创作者在叙事手法上不断尝试创新。比如《我是特种兵》采用倒叙和闪回等方式,令多个时空交汇叠加,多条线索参差交错,剧情发展一波三折,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送红军》则采用冰糖葫芦式的结构,融合中国章回小说和美剧的叙事特色,穿插讲述长征中十位普通红军战士的经历。十个故事各自独立,十个人物相互关联,交错于剧情发展之中,环环相扣并不断向前推进,使剧情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提升了观众的兴趣与期待,实现了对湘江战役、遵义会议等人们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事件富有新意的表达和传播。

     

        再次,军事题材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努力摒弃以往高大全、脸谱化的套路,从一味地仰望、拔高转向平等的理性刻画。在革命历史剧中,顺溜、葛二蛋等富有血性的草根英雄以及冯天魁、车道宽等有血有肉的爱国将领既不乏人性闪光点,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与不足。这种复杂性和多面性不仅使人物有质感、接地气,令观众心生亲近,也使得其成长战斗过程更富戏剧张力和传奇色彩。在当代军旅剧中,庄焱、姜窦、汤小米等新一代青年军人身上既充满拼搏奋斗的阳刚之气,又不失时尚帅气的青春之美;谭晓琳、郑远海等知识型军人形象更是凸显了人民军队在迈向现代化、高科技进程中所彰显的崭新面貌。这些极具个性魅力的军人为了保家卫国历练成长、作战牺牲,在有效吸引网络时代年轻观众的同时,用责任、使命、担当、荣誉等军人气质浸润、震撼他们的心灵,使主流价值观得到了自然丰沛且有效的传达。

     

    把握创作尺度 重视价值传达

     

        在商业化、娱乐化的大潮中,创作者在浮躁心态的驱使下,曾炮制出一些胡编乱造、歪曲历史、消解崇高的神剧、雷剧,对军队和军人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经过各方努力,这种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接下来,如何进一步突破创新,解决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成为军事题材发展的当务之急。

     

        当今世界军事发展迅速,中国的军队职责和军事理念也随时代和局势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军人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挑战。这些都为题材开掘提供了广阔空间。尤其是在当前大力推动科技兴军的新形势下,电视剧创作也呼唤深入表现尖端科技元素和创新军事思想的高科技军事剧出现,以真实反映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满足广大“军事迷”的收视期待。

     

        在艺术表达方面,军事题材则须在勇于创新突破、摸索观众口味与坚守艺术底线之间把握好“度”。当下有的剧集以言情套路、娱乐元素迎合某些观众的世俗趣味,使人物深陷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情感纠葛中,失去了军人这一特殊人群应有的形象特质,偏离了原有的叙事重点和审美追求;有的剧集过于夸大人物的“个性”“棱角”,在处理个人英雄主义的彰显与遵守组织纪律,听从指挥与服务大局之间的关系方面有所偏颇;还有些剧集一味追求“大片”的奇观效果,满足于各类新式武器的展演和激烈战争场面的营造,使人物形象及其蕴藏的精神内涵被淹没在一片视听元素的狂轰滥炸之中;也有些创作者欠缺军事常识和专业知识,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生搬硬套,使作品出现明显的破绽硬伤,有损剧集的专业水准。在今后的创作中,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在价值传达方面,当下大量剧集力争通过故事讲述,提炼能凝聚鼓舞军心民心的“军魂”,比如《兵峰》中的“缺氧不缺精神”、《火蓝刀锋》中的“刀锋精神”等等。但它们的社会影响力与之前《亮剑》面对强大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的“亮剑精神”,《士兵突击》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精神”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后者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力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从真实可信的剧情、典型生动的人物中,深入开掘出紧扣时代脉搏、呼应现实人心需求的精神理念。可见,创作者唯有准确把握社会转型发展期出现的新潮流、新动向,既在经验和现实层面,也在理想和价值层面开掘时代的向度、生活的广度和精神的深度,才能打磨出真正有生命力、传播力的优秀作品。

     

        在全民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军事题材电视剧不仅是一种文化娱乐产品,更是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树立我军光辉形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期盼电视剧创作能在既有高原之上,迎来展现我国军事特色、军旅风貌、军队气派,兼具广度和深度,温度与力度的新“高峰”之作!

     

        (作者:文卫华,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