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各大书店里满是带着孩子选书购书的家长。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如何选择成为困扰家长们的普遍难题。正因如此,“童书分级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
其实,关于童书分级阅读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地区为推动儿童阅读计划,推广了分级阅读这一做法,颇有成效。进入21世纪后,分级阅读逐渐进入内地出版界和部分专家、学者的视野,涌现出一些分级阅读研究机构和专家,并在不同领域和不同范围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2008年,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成立,成为内地首个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研究中心,针对儿童分级阅读的内容选择和评价标准,率先研发推出“两个标准”,成为首例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保护的阅读标准。
2009年,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成立并推出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该书目以0~3岁、4~6岁、7~8岁、9~10岁、11~12岁五个年龄段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和阅读欣赏水平为指标,并且参考国内外儿童文学奖项和国内外的其他各种推荐书目等。
2011年,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但文件并未对“分级制”提出更详细的方案。
2016年,内地首个少儿分级阅读研究院在江苏南京成立。目前,国内大多数儿童出版社都做到了分级阅读,但分级标准不一致,主要是按年龄段来区分。
2017年7月,第七届江苏书展在苏州举行。书展组委会共提供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1.8万种,举办了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活动100多场,京、沪、江、浙全民阅读办共同发布《中国分级阅读苏州宣言》,倡导“全民阅读,儿童优先;儿童阅读,科学引领;分级标准,合力打造”。《宣言》为深入探索、大力推广儿童分级阅读,继续探索适宜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的分级阅读标准和测评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益的探索。
(作者:郑晋鸣 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