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两年来,每每暑期都要亲眼看一看老教授们手落纸墨、笔写传奇;见证手写录取通知书从终南幽幽、雁塔相伴的陕西师范大学奔赴全国各地。
那一年,收到通知书前,我已听闻陕师大的录取通知书是由老教授们用毛笔亲写,它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通知书”。录取短信发来后,我每天查物流,查它的位置,期待与它相见的日子。终于,当真正拿在手里时,心却扑通扑通跳着,胆怯、兴奋。
通知书正面印的是长安校区,大气而肃穆;反面印的是雁塔校区,厚重而不失隽永。摸摸烫金的“录取通知书”五个大字,看着“陕西师范大学”,我久久不敢把它翻开。
轻轻展开,闻着淡淡的墨香,看着隽永的小楷工整地写着自己的名字和专业,便忍不住用手指跟着写了起来,中锋行笔、侧锋运笔;点如高峰之坠石,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古之枯藤,撇似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写着写着,我忽想起那些或已退休的老教授们,想起遥隔百里的陕师大,这样的字,这份坚守和情怀是打印机怎么也打不出的吧。默默想着,房间里,黑色的线条离开纸面,氤氲着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字画历经千年而不褪色,一张宣纸却在时间的沉淀里愈发深厚。这扎根在关中沃土的千年文明如墨一样经久不变,又在这沃土上沉淀出特有的韵味。
一纸墨香引我前来。到雁塔校区门口时,我恍惚想起儿时背诵的千字文“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不知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的蒙恬这“中华第一勇士”是否会想到千年后,为始皇呈送战报的“兔毛笔”会在陕师大一位位年逾古稀的老教授笔下散尽桃李浓香,书一纸坚守;是否会想到将会有一个学校在炎炎酷暑之时不吝辛辞亲笔书写通知书,一写便是十一载?
蒙恬将军驰骋沙场,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不忘保家卫国之职责;陕师大亦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将校训写在每一份通知书上,传递着自己的那份初心。
文明薪火相传,精神古今相贯。仿佛来到西安后,这一纸墨香就又变了副模样:它不再是藏在房间里初看时的胆怯和兴奋,它与这片古老的土地瞬间连接,迅速激活,又变得很重,古老而仁厚。
拿着通知书踏进校门那一刻,墨香将我、陕师大和西安连接起来,我忽然想起那句话“无论去哪儿,我都得带着它”。我为通知书买了一个透明文件夹,放在桌上。
学校里的畅志园满壁书法,有人称其“陕师大的碑林”;图书馆馆藏量二百多万册,文理兼纳。陕师大用通知书,用一纸墨香载一份初心,用自己的方式将校训将那份期冀传给我们;来到陕师大后,我们又被她丰厚的精神和文化滋养浸润,沉潜其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我现在已是大三的学生了,不久我将离开这里,又或许将在这里读研,继续学习。一纸墨香,一份初心。陕师大的录取通知书,我要用一生去珍藏。
(作者:胡鑫,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