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随笔】
法国印象派绘画是一个特别的流派:它享有超过其他所有流派的公众知晓度,也拥有最多的大众追随者,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流派。由印象派绘画所创造的“雅俗共赏”之境,更使印象派作品成为全世界人们热捧的对象。一百多年前法国印象派与处于镀金时代的美国的邂逅,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与印象派有关的这一艺术景观。
一种隐喻,一个预言
1648年,法国路易十四王朝为“提升美的实践的最高标准”,建立了绘画与雕塑学院,后与皇家音乐学院、皇家建筑学院合并为法兰西艺术学院。学院所设立的“美的标准”,在实践中为艺术划定了禁区,不同于标准的所有学术风格和美学理论都被视为异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天赋异禀的年轻画家却直闯当时的艺术禁区。19世纪60年代的巴黎聚集了大批前来学画的年轻人,潜藏着变革绘画风格、技法乃至观念的巨大能量,而崭新的绘画创作观念更是冲击了当时流行的艺术标准。
1874年,名不见经传的雷诺阿、德加等人在莫奈的倡议下参加了第一次无名艺术家展览。这也是作为群体的一个画派第一次集体亮相。对于这次展览,艺术界和评论界极尽嘲讽,其中评论家路易·勒鲁瓦发表的评论引用莫奈参展作品《日出·印象》的名称,赋予这个群体“印象派”的称谓。后来,这个群体也开始自称“印象派”。
印象派携带着革故鼎新的巨大变革能量喷薄而出,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序幕,“日出·印象”暗含着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之意,也成了一个富有意义的隐喻和一个乐观的预言。
印象派与美国的初遇
在法国,印象派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时间受到沙龙的抵制和评论界的嘲讽,生长空间狭小。于是,“走向世界”就成为其寻求生存和发展的自然选择,而正逢镀金时代的美国似乎为印象派提供了最好的展示平台。
“镀金时代”指美国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段时期,因马克·吐温的小说《镀金时代》而得名。南北战争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业化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速积累。但是,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历史上商业投机猖獗、政治腐败严重的一段时期。因此,人们习惯于使用“镀金时代”来描述美国历史上的这段浮华岁月。
内战结束后,美国国内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很快提上日程。随着费城百年博览会以及大都会、波士顿美术馆等一系列博物馆系统的筹建,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大家及普通大众都渴望在美国欣赏到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印象派于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惊艳亮相。
一次美妙的历史邂逅
随着印象派作品在美国被大量收藏和展出,印象派在美国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基础,很多美国画家远赴法国学画,艺术家的眼界也间接地影响着本土艺术趣味的转变。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是加速印象派获得美国公众认知的重要事件。这次展出肯定了印象派艺术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产物,而非断裂的革新,从而将印象派纳入了艺术史的主流脉络。这对于饱受争议的印象派而言,无疑是最为珍贵的承认和接受。
当镀金时代结束时,美国的印象派收藏已经大为可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印象派的研究逐渐超出了单纯的风格与技法评述,而日益与现代性联系在一起。无论怎样,印象派与镀金时代美国的相遇都是一次美妙的历史邂逅。
(作者:侯婉薇,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