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涉及基层党建的基础地位、功能作用、重点任务、科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指引。
脱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结构变迁共同作用下的新兴领域,容纳了众多新生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从价值和利益层面对党的政策实施和制度安排提出不同的诉求。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化解各种利益分化和冲突、引导多元利益主体的健康发展走向,成为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移动互联时代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与开放的视野。互联网思维强化了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与社会个体直接利益实现的关联度,在主客观上助推了基层党组织在融入社会与民众的过程中回归主动权。
达成与新兴领域组织的有效沟通
信念思维确证了信任是决定社会交往的最重要的信念,并成为互联网时代建立和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石。因此,基层党组织与新兴领域组织之间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彼此增进了解,才能建立起信任乃至和谐共进的基础。
在沟通的内容方面:首先,是理念的沟通。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有效沟通,找准党的理念和思想与新兴领域组织谋划的结合点,将其作为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切入点。围绕新兴领域组织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其中,实现凝聚精神力量和弘扬共同理想的价值追求,使党的建设真正成为新兴领域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次,是利益的沟通。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要强化利益沟通的作用,破除分配制度和保障体系不完善条件下人们思想上的分歧和对党组织认识上的误解,在强化沟通、价值引导、利益整合的过程中,打造多元利益主体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既相互扶持又共享共赢的社会发展生态圈。
在沟通的方式方面:首先,是直接沟通取代间接沟通。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型及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社会流动性的加剧亟须党组织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而互联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沟通的扁平化。这种直接沟通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组织构成的缺陷,利于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是多元沟通取代一元沟通。根据管理学中的“结构洞”理论,基层党组织要借助组织优势主动占据更多的“结构洞”,获取更多的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切实发挥组织功能,获得新兴领域组织及成员的认同与追随。
推进与新兴领域组织的和谐共进
互联网经济时代,价值观念、组织氛围等社会因素的作用显著增强。实现价值整合、利益整合和功能整合是探寻基层党组织科学运行的动力机制。
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党的建设与新兴领域建设在发展目标、资源互补、人才配置、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结合点,利用互联网平台思维,积极搭建积聚社会资源、政治资源和价值权威的平台,拓展党建配置资源的能力,提升党员推动发展的能力。基层党组织要将组织创新与功能发挥有效嵌入新兴领域组织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助力新兴领域组织的发展获得新兴领域社会成员的认可与拥护。同时,以需求共同价值为基础,使党建工作的目标指向由组织覆盖深化为作用发挥,扩大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和执政基础,在党的政治逻辑与新兴领域组织运行逻辑有效契合的过程中,达成党建创新和新兴领域组织发展的协同共进。
基层党组织要利用跨界思维,调动多元的正向资源与力量,激发组织运行和发展目标落实的动力,全方位打造体现时代特征、融合时尚元素的基层党建科学工作体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一方面通过组织功能的激发与调适,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新兴社会领域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预期功能;另一方面以党建优化和创新新兴领域社会治理,培育新兴领域成员的责任意识和自治能力,引领其参与到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而达到党组织功能有效发挥和新兴领域组织化、制度化发展的目的。
新兴领域基层党建的创新动力既来源于党组织内部党员自我价值的满足,也来自于新兴领域成员个体利益的实现。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抓手,在以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的同时,要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激发新兴领域党员的活力和开拓党员作用发挥的路径。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理念优势,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理念和方式,突破时空局限,实行泛在学习、推进泛在服务,积极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使党员能够并且可以在新兴领域敢作为、能作为并有作为,最终实现党员的价值满足。同时,在推进党组织作用发挥和实现新兴领域群众自治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谋民利,积极维护新兴领域成员的正当权益,寻求在不同利益群体中形成价值共识,以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促进新兴领域社会的和谐发展。
用新的思维强化新兴领域党建,就是在对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功能进行科学审视的基础上,以强势资源配置权威,使多元价值主体在正向行为逻辑下,实现利益的协调平衡,促进新兴领域社会在制度的框架内良性发展。
(作者:尚琳琳,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思维下广州基层党建品牌战略研究成果)